引 言
盛夏将尽,新的征程已经拉开帷幕。
有人说,高三像是一场长跑;也有人说,它像一场没有回头路的冒险。而在徐学老师的比喻里,它更像《长安的荔枝》——一次跨越千里的使命。
荔枝三日易坏,高考一年在即;荔枝使要和时间赛跑,我们也在和倒计时拼搏。一路上会有焦虑、会有波折,但也会有伙伴、有方法、有坚持。就像李善德最终找到办法送抵长安,我们也会在尝试和努力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新学期,就是新的任务。把这份“荔枝”认领下来吧!把它当作属于自己的责任与目标。或许路上会很辛苦,但甘甜也正在终点等着我们。高三起航,让我们一起全“荔”以赴!
高三起航,全“荔”以赴 | 从《长安的荔枝》看我们的高三征程
2025年8月18日
“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千年前,李善德为将鲜荔送至长安,在不可能中劈出一条生路。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三年级部长徐学老师表示“同学们的高三之旅至此起航,亦如这场跨越千里的跋涉——时间紧迫,挑战重重,但每一步都算数。”
荔枝使的困境,我们的启程
《长安的荔枝》开篇,李善德接下“不可能的任务”:从岭南到长安,五千余里,荔枝保鲜不过三日。而高三伊始,我们同样面对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堆积如山的试卷、未知的考题……但请记住:李善德最终找到了“分枝植瓮之法”与“盐渍隔水之法”,而解题的钥匙,永远藏在“尝试”与“坚持”中。
认领“荔枝”,我们的目标
李善德从一开始也绝望、逃避,甚至想安排后事。但他最终选择了接受任务,承担责任。他知道这是他的职责,无法推卸。而作为新“荔枝使”的我们,新学期就是新任务: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成长是我们的使命。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认领它!认领心中的梦校。
规划“荔枝道”,奋力向前
高三伊始,我们需要一份清晰的“备考地图”,明确各学科目标,制定计划,将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荔枝道”上并非单打独斗,需打造自己的“智囊团”,课本、辅导书、网络资源、老师、同学都是我们的“驿站”和“快马”。途中,荔枝易腐,知识易忘,李善德试验了数十种保鲜方法,我们也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保鲜术”,促进高效学习。
荔枝转运需跨越险峰急流,换乘骑手舟楫。高三路上,我们也会遭遇“月考的波折”、“心态的颠簸”。但李善德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成功路上没有坦途,千难万险,唯“坚持”与“行动”可破!
钱学森班的陶泽锴同学从徐学老师“荔枝使”的比喻出发,表示高考真正在筛选的,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塑造出来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可以粗略分为三个方面: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事相处。而跳出荔枝筐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这一路走来的学习路,高中学习的价值远没有那么狭隘,去培养和调用这些真正属于自我人格的东西,才是送好一筐荔枝的关键,才是做好未来更多事的根基,才是在高中教育中最大的收获。
对于接下来一年里的高考冲刺,陶泽锴同学认为可以将此过程视作对自我人格的塑造与淬炼,把高考看作水到渠成的结果,把视野看向更长远的将来,如此我们才能在每一次跌倒后咬牙跃起,不迷惘,不消极,让目光穿过千沟万壑,锚定目标,最终——援引影视飓风的标语——“无限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胡慧敏校长在高三同学起航之际,送来了寄语:身处这段基础教育之旅的最终段,同学们将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不妨以“领受礼物”的心态来面对接下来的高三生活。就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推巨石,即便是在被定义为荒诞的徒劳中,西西弗斯也可以是幸福的,同学们同样可以感受在高三苦行中蕴藏的充实之快乐,那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幸福。
胡校表示,领受礼物的过程同样也是一场修炼,《箭术与禅心》中写到:“雪花一片片飘落,逐渐层叠在一片竹叶上,竹叶在积雪的重压下越弯越低,突然积雪滑到地面,而在滑落之前竹叶并没有抖动。当处于最紧张的点上时应像竹叶那样呆着,直到箭脱手而出”。高三的学习节奏、学习压力需要同学们具备这样的心境,高考就是那积雪滑落的刹那、箭离弦的瞬间。而这样的投入亦会化作礼物,当高考如积雪般从身上滑落后,这场修炼所带来的张力,仍会长存于竹叶之中,被行过这段修炼的人所领受。
“三年有质量,三十年有能量”,投入这场修炼,做好雪积心沉,高考离弦的质量;领受这份礼物,收获甘甜充实、长远深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