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点
今年2月,燕京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曾来园区校做客,带来了满满的香港热情。暑期7月,换我们出发,去他们的校园走一走,也把这段特别的友谊延续下去!
在邓丽老师和赵坤旭老师的带领下,20位园区校的同学来到燕京书院,迎接大家的是熟悉的面孔,还有一条写着“文化交融 相互启迪”的横幅,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久违的重逢,总是让人格外亲切。我们带去了来自苏州的问候,也带去了想再见一面的那份心意。有花、有笑、有掌声——原来,跨域地域的友谊,可以这么自然、这么暖。、
跨越山海,再次相见 | 园区校学子走进燕京书院
2025年8月1日
欢迎仪式开始,学生司仪以普通话主持,场面隆重。夏丽珠校长致辞时深情回顾二月赴苏州探访的点滴,感谢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的热情接待,并以亲身经历诉说对两地教育理念共鸣的深刻体会。
夏校长特别提及苏州同仁对学生全人发展的重视,以及苏州话文化体验的难忘经历,言语中满载情谊与敬佩之情,感动全场。
我校赵坤旭老师也代表园区校师生发言,他首先感谢了燕京书院夏校长的热情接待,回顾了两校之间的互动历程,从今年2月燕京师生来访园区校,到此刻园区校同学们去到香港,这份往来不断的深厚情谊,正是源自于共同的教育理想,两校校训中都包含一个“真”字:燕京书院倡导“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园区校则秉持“为人正,为人真”。“真”不仅是对真理的追求,更是对真诚、对服务他人的共同坚持。
最后,赵老师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两所姊妹学校能够继续加强联系,搭建起更多师生间交流、学习和成长的桥梁。
紧接着双方互赠纪念品,燕京书院赠送由学生亲笔绘制、装裱完成的科学幻想画,寓意创意与探索精神薪火相传,我校送上双面绣手工艺扇,工艺细致,寄喻两校友谊长存、和合共美,两地文化艺术交汇与情谊永续。
接续登场的是燕京书院龙狮队带来的表演,锣鼓喧天之中,气势如虹,狮队舞动间展现高难度动作,融合武术与节奏之美,全场报以热烈掌声,将欢迎仪式气氛推向高潮。
接着,园区校和燕京书院的同学一同走进礼堂三楼,共同欣赏了精彩的综艺坊表演。夏校长亲自献唱了一首普通话诗歌《不变的应许》,用温柔而坚定的歌声,表达了对园区校师生的欢迎与祝福,令人动容。随后,手钟队带来了一段悠扬的演奏,清脆的钟声此起彼伏,默契的配合中透出浓浓的团队精神,也为这场文化交流增添了温暖的乐章。
欢迎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在燕京书院同学的引导下,参观了创新馆、图书馆和校史馆。一路上都有学生担任讲解员,细致又热情,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在创新馆,我们看到了学校的直播室、剪辑区,以及展示着学生STEAM作品的展览柜。同学们还现场体验了绿幕直播制作,科技感十足,让人印象深刻。
图书馆里陈列着老师们的著作和富有特色的馆藏资源,充满学术气息;而在校史馆,我们则了解了燕京书院的办学精神与发展脉络。三处场馆各具风格,展示了这所学校的多样魅力,也让我们对“姊妹学校”的底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园区校的同学们也参加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粤语潮语互动课程,大家围坐成圈,在老师的带领下先来了一轮轻松的破冰游戏,随后通过Kahoot线上竞答,认识了不少地道的香港俚语——从“老best”到“kam”,每一个词背后都有趣的用法和故事。
课程中,燕京书院的同学还手把手教我们用广东话做自我介绍,现场气氛热烈,笑声不断。最后,每位苏州同学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小礼物——带有本地文化元素的吊饰,作为这段语言体验的纪念。
这节课不仅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香港年轻人的语言风格,也在轻松的互动中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文化魅力,彼此欣赏、互相学习,交流的意义就在这些点滴中悄然发生。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品尝了由燕京书院精心准备的丰富港式茶点,鱼蛋、烧卖、碗仔翅、炒粉面、蛋挞等街头小吃一应俱全,地道的味道让大家大快朵颐。同学们边品尝美食,边畅谈彼此的生活与兴趣,不知不觉间拉近了距离。
大家互赠小礼物,传递着彼此的祝福与心意。场内弥漫着温馨的氛围,虽然即将分别,但每个笑容、每次握手、每一张合影,都充满了不舍与感激。这样的时刻,足以让两校的情谊更加深厚,互送的礼物与笑容,是跨越地域的最美表达。
在香港的参访行程中,同学们还走进了海洋公园,参与了一场特别的科技实践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现场制作了北斗卫星野外观测仪,学习如何接收卫星信号,并运用科技手段追踪和确认珍稀动物的活动轨迹。
同学们走进驻港军营“梦之馆”,展馆内,泛黄的历史照片在柔和的灯光下静静陈列,从往昔的风雨到回归的辉煌,每一幅影像都在诉说着“一国两制”背后的信念;全息投影中,驻港官兵的训练场景栩栩如生,镜头下的汗水与坚毅,让“担当”二字变得格外清晰。
少年们停留在互动展区,指尖轻触屏幕上流动的时间线,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