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点
你有没有在校园的某个角落,突然被一段旋律“击中”?也许是早上从行政楼飘出来的钢琴声,也许是下午课后音乐教室传出的提琴声——总之,就是那种让你不由自主放慢脚步,忍不住想多听几秒的声音。
那些曾经在你耳边“路过”的旋律主人,最近,他们走上了舞台,带着乐器,带着故事,也带着一点点小紧张和超多热爱。
台上的每一次淡定,背后都是无数次“我再来一遍!”的较劲。而每一首打动你的曲子,可能都是他们练到深夜、指尖都疼的小奇迹。
这次,我们就来一起聊聊这些熟悉的声音背后,藏着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坚持、小幸运,还有和乐器之间的奇妙缘分。
是谁在角落弹琴?被我们发现啦!
2025年4月15日
古典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时而紧绷,时而舒缓。在每个音符之下,都有着一段故事。我这一生与它相遇,需要前人如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家的潜心探索,需要着乔布斯重新发明音乐播放器,让音乐普及到千家万户,更是因为我遇到了我的小提琴老师——吕老师,以及有着园区校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让我与音乐进行了更亲密的拥抱。
在园区校的两年里,每周的选修课上我们几个人个有着相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拿起小提琴,轻轻握住弓,闭上眼,就浸入了生生不息的音乐之中。在音符间穿梭时,老师也时不时纠正我们的航向,听着手中琴的音调一遍遍趋近动听,成就感积攒的同时,对音乐的热爱也悄悄生长起来。
与此同时,在西马斜塘畔,表演的机会也很多。从最初的园区中外青少年乐团联盟汇报演出邀请我们加入,与年轻的同学们一同拉动手中的弓,到几周之前,在操场边隆重举行的草坪音乐会。每一次演出,都是一场充斥着紧张与激动的旅程。最初的青少年乐团的表演我们花了许多时间练习,并与乐团共同排练,最初的迷茫,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渐渐清晰起来。再到最终舞台上气定神闲,拉走出虽以熟悉,但仍然充满新鲜感的旋律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激动,更是自豪与最朴实的快乐。
之后,我们又参加了西马智库的开幕活动。这一次是最紧张的一次,因为我们要祝贺的不仅仅是几位实力科学家的到来,更是为了庆祝西马智库的启动。候场时,大家的弓上手握的地方,全是汗渍。每个人的眼神之中充斥着焦急,我也不然。当所有灯光突然暗下时,我的心脏卖力地颤动着,脚步循着肌肉记忆,走上了舞台……坐上座椅……举琴上弓……开始!我的紧张与优美的旋律交织在了一起,传向远方。虽然不免有所失误,但这一次经历让我对音乐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如果说之前的表演是在庆祝活动,那么学校开放日和草坪音乐会的活动就是最纯粹的在庆祝音乐。与一群新初一的同学一同演奏,我成了 “老兵” ,我已经褪去了曾经紧张的蚕蛹,可以给他们输出经验。这两次表演,我完全在全身心地庆祝音乐!
是的,在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常常与成绩打交道,但我也希望所有人褪去一些功利性,踏踏实实的享受一下音乐。正如曾经我们乐团的同学所说的那样——音乐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嘀——"听,这是我和竹笛相识的第六年。
还记得一年级时被笛声迷住的那个下午,那串清亮的颤音立马引起我的兴趣。可当自己笨拙地托起笛子时,吹孔总在唇边打滑,手指像被施了定身咒,爸爸笑称这是"人类驯服竹子的珍贵影像"。
踏入园区校,选修课的民乐教室成了我的秘密基地。在这里,我遇见了抱着琵琶的"白娘子"、弹古筝的“云姑娘”,我们像武侠小说里的门派弟子,用传统乐器演绎着青春的乐章。在校庆晚会上,聚光灯打下来的瞬间,我的手心全是汗。可当《合欢》的旋律从笛孔流淌出来时,台下忽然亮起的星星灯海让我明白——原来音乐真的能对话。上个月的草坪音乐会最让人难忘,我们在灿烂的晚霞下吹《上春山》,笛声裹着青草香飘向远方。有个小学妹跑来说"学长吹的笛子会开花",那一刻,我忽然懂了老师说的"民乐不是古董,是会呼吸的传承"。
六年时光在笛孔中流转,这根竹管教会我的不仅是宫商角徵羽,更让我明白:最美的旋律不在考级曲谱里,而在把平凡日子吹出竹叶清香的坚持中。
七岁那年,我的指尖第一次触碰琴键,像幼鹿试探着结冰的溪流。黑檀与象牙铺就的月光小径蜿蜒向前,母亲说这是造物主为我搭建的独木桥——只因我的手指生来便似风中摇曳的兰草,注定要在琴弦般的纬度上生长。可那时的琴房总笼着薄雾,琴谱上的五线谱是候鸟迁徙的虚线,那些歪歪扭扭的音符标记,总让我想起数学作业本上未擦净的铅笔印。
每周的钢琴课像反复折叠的纸船,总在琴凳与糖果罐之间搁浅。母亲的诺言是玻璃罐里彩色的星星糖,而我的练习册上却积攒着未融化的雪粒。直到四年级的某个清晨,琴盖被新老师轻轻掀起,如同掀开魔法森林的藤蔓帷幕。她将巴赫的小步舞曲译作晨露在蛛网弹跳,让车尔尼练习曲化作蒲公英乘风而起的轨迹。那些曾让我犯困的休止符,忽然变成了蝴蝶敛翅的瞬息。
从此琴凳上生长出年轮,八十八枚琴键次第舒展成莲叶。我的手指不再是畏寒的兰草,而是追逐月光的藤蔓,缠绕着莫扎特水晶般的旋律,攀援过贝多芬青铜色的和弦。当英皇考级证书如秋叶飘落时,才惊觉那些曾被视作枷锁的琴键,早已在时光里抽枝散叶,将七载光阴谱成了通向星空的螺旋阶梯。
这边是兴趣啊,多么奇妙,引领了我与钢琴的故事。
我对音乐的热爱,源于悠扬的小提琴声,源于温婉的歌声。
最初我学习小提琴。练习姿势成了第一只“拦路虎”,胳膊的酸疼,指尖的颤抖,却从未放弃。练习空弦时,小提琴并不像我所想的那样发出优美空灵的声响,而是嘎吱嘎吱像破旧风箱一般的声音。自此,我开始了漫漫的学习之路,从最简单的音阶,到练习曲,再到协奏曲,一步一步,无数个音符,交织于一张张证书之上。
相较于小提琴,声乐的学习就不是那么艰难。自从学习了小提琴后,我越发觉得自己的乐感很好,音准也不错,于是,我又开始学习声乐。对我而言,声乐是一个很好的调和剂,它能够在任何时候给予你力量,无论是自己的随口哼唱还是音响放出的各类音乐,都以最微小却也最具力量的方式陪伴着我。
园区校向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在业余学习生活中参与各种有意思的活动,我深感庆幸,园区校给予了我更大的舞台,供我展现自我,也正是这样,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孩童,飞跃成有梦想,有方向的少年。每一次的演出,每一次的准备,我都尽心尽力,希望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最后,感谢园区校,感谢老师与同学,让我的音乐学习生涯在园区校得到体现,得到质的飞跃。
我第一次接触二胡,是在五岁那年。当时,我曾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到后来,我也渐渐发现学习二胡的难处。随着等级的增加,各种练习曲、乐曲所蕴含的技巧与感情也越来越多。我曾多次想过放弃,但在父母的鼓励下,我便继续地坚持着。
逐渐,我也发现了学习二胡的好处。当我感到闲暇时,我就可以拿出二胡,拉几首欢快的曲子,心情也瞬间变得愉悦。来到园区校后,我参加了学校的民乐选修课和音乐社团,也通过这些方式结交了许多朋友,虽谈不上是“广结善缘”,但也总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去年学校二十周年校庆上,我作为选修课成员参加了器乐专场演出,虽然在表演前会感到紧张如潮水般涌来,但是当台下响起掌声的时候,我的内心又变得充满自信,最后我们配合默契,顺利完成了这场演出。
通过我这一系列的音乐学习经历,我了解到了许多:当一件事很难做到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再添一把力,就有机会取得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