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点
由江苏省教研室和江苏省中语会联合举办的“七彩语文”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迄今已经举办了二十三届,影响力非常大,是语文界公认的权威赛事。学子们需要经过校级、市区级、大市级的层层选拔,最终才能闯入省赛。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8名同学一路披荆斩棘,7位同学获得大市级的一等奖,其中2位同学获得了省级一等奖,成绩斐然。
获得大市一等奖的同学是:初一7班梁景智、初二5班赵浚岚、张珞琳、初三1班金曦、初三2班吴怡萱、初三6班:薛亦凡、周成峻。
其中赵浚岚、梁景智同学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让我们恭喜以上同学,同时祝福园区校的学子们越来越棒,愿写作点燃他们的青春。
迎春报喜 | 西马学子在省作文大赛中获2省级一等奖7市级一等奖
2025年2月16日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7)班的梁景智。这次作文比赛,让我收获满满。起初,面对比赛,我既期待又紧张。准备阶段,我阅读了许多优秀范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还尝试着自己动手写,虽然过程有些艰难,但我没有放弃。比赛当天,拿到题目后,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我决定写自己成长中的一个小故事,因为那是我最熟悉也最有感触的。写作时,我努力把事情写清楚,把情感表达出来,虽然有点紧张,但我知道这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比赛结束后,我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比如语言还不够生动,结构还可以更巧妙。但我也很欣慰,因为我勇敢地挑战了自己,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这次比赛让我明白,写作不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心灵的表达。我会继续努力,用文字记录成长,用成长丰富文字。

在疫情时期,我猝不及防尝到了孤单的味道,在那时,写作拯救了我。有人将写作比喻成一个孩子在下雨的森林里找到一间房子,坐下,点灯。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写作是与他人在精神上交流,但更多是倾听自己的声音。
在去苏州市区和南京金陵参加“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时,在金陵和胥江中学的门前小路上都有着秋季纷飞的银杏叶,让总是焦虑的我感慨万千。还记得曾经那个金色的清晨,坐地铁去胥江中学参加市区决赛前,我在朝霞中读自己的小学的日记。老师总是指出我作文的偏题,常常为我的才华感到惋惜;有时又喜笑颜开,愿意听我讲晦涩难懂的作文主旨。在小学的回忆里,我记录自己感到忧伤时各路的风景,体悟到邓布利多教授这样温暖又慢慢破碎的灵魂,让我学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倾注笔端,渐渐听到了自以为浅却复杂得多的内心声音,不再在充满焦虑的时代里迷茫,明确了所向往和追求的远方。
在不知不觉中我似乎已经开始真正的写作,感受到写作并不是套路和技巧,而全来自于作者的真诚与充实的内心。空洞的文字往往仅由辞藻铺衬叙事,过度的积累反而会掩盖思想的光芒。当写作融入日常,代替我写下那些不可言说的事与回忆不再相见的人,我才感受到拥有它有多么忧伤又多么幸福。在南京的作文比赛中,我选择了《孤独是温暖的》这一赛题,写下了自己小时候与家人一起散步的往事,融合了想象和夹叙夹议,诠释了孤独在我心中复杂的地位,有幸得到比赛的一等奖。两个半小时过去,又在金陵的路上走过,文章中的银杏似乎在眼前纷飞,构造出一个梦想中好的故事。文学不仅让内心的情感得到宣泄,也能慢慢弥补现实的遗憾。渐渐地在字里行间诠释一个人和其的爱,这大概就是文学的意义。
感谢苏州中学园区校。学校的美好有很多,人与自然我最喜欢。也感谢初二五班老师与好友的陪伴。
希望我们都能以写作书写年少时代美好的诗篇,写尽青春的遗憾与灿烂,写尽生命的孤独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