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I LOVE SHSSIP
宋代诗人吴哲在朋友处观赏米元晖(米芾之子,著名画家)画作,有幸在画上题了字,以此为由,作诗一首。
诗的首联是这样写的:“淞阳之居何处寻,展卷聊复尉幽心。”写此诗时,吴哲有何念想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以宋人之清雅,“淞阳之居”想必是一个绘画、赏画、论画的高级之所。园区校地处吴淞江北岸,古有山南水北为阳之说,此处可称为淞阳之地。
那么西马美术馆是不是也可以称为“淞阳之居”呢?
春入淞阳 | 杨斐然父女、师生作品展:每一种色彩都值得慢慢欣赏
2024年5月10日
三月春来,西马美术馆迎来了又一个第一次——第一次以学生作品为主的展览《春入淞阳——杨斐然父女、师生作品展》。
本次展览收录了杨斐然童年时期的涂鸦作品、小学阶段的油画临摹作品、初中阶段的国画临摹作品以及近期的部分创作。从7岁到16岁,杨斐然经历了严格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功训练,尤其是疫情期间,网课之余,杨斐然一点也没有放松,集中精力临摹了一大批山水画,包括青绿、浅绛、水墨等各种风格。学有所成后,杨斐然跟着父亲开始写生和创作
《荷花》系列是杨斐然的创新之作,用简单的色块和变形的荷花来进行构图。这一方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基调,呈现出一种现代装饰画效果,使画面产生了新意。
本次展览记录了杨斐然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成长经历,她也将这些经历分享给各位观众。德威国际学校学校三年级的小朋友再参观完本次展览之后,激动的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像杨斐然姐姐一样学习中国画。
杨斐然对绘画的热爱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染,杨斐然的父亲屈荷军老师是一位画家,现任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校长、苏州市美术家协会艺委会秘书长、苏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副会长。屈老师也是从七岁开始学画,师从国画大师魏本雄(人称“江南猴王”,擅长画猴子),而魏老先生的老师是吴养木和张继新两位大师,三位老先生都是吴门画派的名家。
《春入淞阳》展览系列活动中,我们有幸邀请屈老师来到园区校给同学们作了一场人文讲座——《文征明和他的朋友圈》。这场讲座以“笨小孩”文征明的生平事迹为主要线索,生动呈现了吴门画派早期的名家群像,带领同学们在历史的深处品味苏州的文脉,品读苏州这一院士之乡、状元之乡的深厚人文底蕴。
作为我校“双馆”的中坚力量,本学期注册的西马博物馆志愿者达到了60多位,为历年最多。文化底蕴是西马志愿者高水平提供讲解服务的硬实力,讲座结束后,西马志愿者们也抓紧难得机会向屈老师请教吴门画派的知识,提升讲解的专业能力。
在展览现场,屈荷军老师、孙李敏老师现场指导熊俊篪、丁乐凡、张佳媛、顾天骄、龙雨菲五位同学并共同创作了《春入淞阳图》。
自2023年2月西马美术馆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了五场不同类型的美术展览,《遇见运河·印象苏州》、《科学与艺术的对话》、《听风读画》、《重彩之梦》、《春入淞阳》,每场展览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截止目前,西马美术馆累计接待观众近20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