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 Students and Parents

家长学堂 | 家有考生,如何暖心陪伴,助力前行?


 
 

看  点   


    每一位毕业班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在中、高考中发挥出色,中高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父母心态的考验。最后50天的考前陪跑,父母该如何陪伴才能让稳定孩子考前心态,助力孩子更好地向梦想冲刺?

    近日,我校家长学堂邀请到了苏州工业园区未成年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暨心理发展教育中心负责人康林老师来为我校家长做《知己知彼,合作共赢》的专题沙龙,来自毕业班的30位家长参加了这次沙龙活动。





 
    沙龙现场,康老师邀请两位家长扮演妈妈和孩子,通背对背沟通的方式模拟了很多家长中家长和孩子只顾自己表达,而忽略了倾听对方、体会对方情绪的沟通现状。妈妈在表达着希望孩子放下手机,孩子则表达着自己需要空间。通过妈妈和孩子转过身面对面再一次表达各自内心真正想说的内容让在场的家长感受到青春期孩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和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沙龙中,康老师邀请家长迅速地写下以下四个方面自己联想到的——“我最欣赏孩子的”“孩子最喜欢我的”“我最希望孩子改变的”“孩子最希望我调整的”,通过哪个方面自己最容易写出、写得最多从而察觉出自己看待自己和孩子是否是基于问题视角的。在小组中家长们通过对他人表达的正向关注进行了现场演练。



    许多家长往往把孩子目前所具有的所谓的“问题”转化为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从而阻碍了转变的行动的发生。康老师通过现场家长互动,提问“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孩子会变得怎样呢”,把对“未来不好的假设”转变成了“未来好的期待”,在积极发展模式的视角下和孩子共同寻找现在可以共同可以采取的行动。


     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晴雨表。摆在沟通内容、沟通技巧之前的是沟通中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如何。因而家长要建立起“关系在先,讨论在后”意识,提醒自己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的沟通环境”“稳定的沟通情绪”“接纳的沟通态度”,从而让孩子“愿意表达”“敢于表达”“真实表达”。





 
     2024年的初三中、高考正值关键时刻,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大学和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继续推出《你好!中考》《你好!高考》系列心理微课,为考前心理调适答疑解惑。


标签:
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