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I LOVE SHSSIP
近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蟹视频“专访苏州中学园区校,以“中学生造火箭,看苏州中学园区校如何打造不一样的科技教育”为题,报道苏州中学园区校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思考与探索。节目热播之际,家长、朋友期望探知视频画面之外的更多讯息。
其实,苏州中学园区校同学们试射火箭,就小编所知,在本学期已经是第三次了,不同推进方式的实验都曾经开展。在这背后是苏州中学园区校“基于西马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科学家精神教育课程基地”于2022年入选苏州市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并且在2023年教育局视导中被确定为“优秀”等级。
今天,小编给大家专题介绍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苏州中学园区校胡慧敏校长所阐述的科技创新教育观。
心怀“国之大者”担当|“小火箭”发射活动背后的园区校科技创新教育观
2024年1月20日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体量不大,师生人数不是很多,放在全国教育的大棋局中来看,地位或许并不是那么张显。但是教育是“国之大计”,人才培养事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教育也是“民生大事”,一个孩子一个人生,其背后是一个家庭起伏冷暖,教育人就有了自己的责任和应有的担当。苏州中学园区校更以建设“少年精英的创梦乐园”为责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因此,心怀“国之大者”,实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是硬目标。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就是当下时代的“国之大者”。心怀“国之大者”担当,作为基础教育学校,我们要主动面向未来,蓄势期远,思考“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我们要锚定目标:立足“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立足国家选才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因此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仅仅是竞赛获奖的结果或者科学课程考试拿高分的视角,而应该从国家、高校视角,创新型人才真正解决关键技术的角度思考如何推动。我们要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完善学段衔接育人体系,实施英才教育计划。
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培养为基础,文化立魂。2023 年12月7日,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艺术剧院隆重举行,而为这次大会压轴的是三位重磅科学家的学术讲座,钱永刚先生讲“钱学森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孔令才将军讲“学习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斗女神”徐颖研究员讲“北斗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三场讲座同样贯穿一个主题,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从2022-2023年以来,园区校此类科学家进校园的活动还有多场,无一不是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学生“文化立魂”,实现心归祖国。
多元共生的湿地精神沁润为保障,生态润心。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建校之初在稀缺的教育用地资源中着意保留占地20亩的西马斜塘湿地,以此为物质载体开展了系统化的“湿地文化”研究,建立起生态育人的文化境脉,由此,“多元共生,价值尊重,人性完善”的湿地价值观润及学子心灵,造就成长根基。在湿地的生态坏境中培育健康成长的“生态人”,他们融通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有情怀,有担当。随着“港田路”走上“桑田岛”,湿地的博大与融合,又让苏中园区校学子广泛接触高科技产业园区,在诸多专家学者引领之下产学研全过程体验,人才的梯队组合,构成最好的发展支撑与保障。
项目式“能动课堂”建构为支撑,课程育人。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项目式能动课堂建构着力于融入“问题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体验学习”、“调查学习”等教学策略,借助探究体验,激发学生求学的“内在驱动”,以“自由、自觉、自醒”为特质,推动“真实性学习”、“真实性学力”、“真实性评价”的发生。同时,学校大数据精准助力老师进行“个性化”教学研究,精准发现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寻找有效路径科学地解决问题,并向“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层面深入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结合,开展广泛科技创新研学项目,以项目研修为平台,实现学科融合,促进科技创新课程育人。
学段贯通形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崭新路径。2023年10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苏州中学园区校共建少年班(初中),成为园区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最新实践;2023年4月,钱学森冠名管理委员会经过严格资格审查程序,同意苏州中学园区校成立“钱学森班”,学校于2023年5月18日下午隆重举行苏州中学园区校“钱学森班”授牌、钱学森铜像揭幕活动,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钱学森班”将就此拉开序幕。“钱学森班”、“苏州中学园区校少年班(初中)”、办学过十载的“苏州中学园区校西安交通大学少年预备班”三者结合,初中、高中和西交大少年班大学预科10年贯通衔接一体化培养体系就此建成。一方面在各自学科能力背景下做研究,又能跨越学段交叉合作做研究,学段贯通形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崭新路径。
智库建设引领科技人才培养,为学生发展奠基。2023年12月7日,“智汇西马,情聚梦田”苏州中学园区校“西马智库”启动仪式隆重举行。“西马智库”是苏州中学园区校为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而打造的专家智囊团,广泛邀请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头部企业、艺术团体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智者精英加盟,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项目领航、专业指导和智慧引领。与姑苏实验室、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成立“苏州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基地”和“苏州纳米所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基地”,都为园区校的科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智库建设引领科技人才培养,头部企业精英,各领域杰出人士,高校和研究院等领军人才,为学校科技人才培养领航项目,领衔学科,领路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打造苏州人工智能教育高地。本项目由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科协联合主办,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指导中心设在苏州中学园区校,由园区校具体负责计划的推进和组织实施全大市的数字公民活动。每年组织项目学校召开年度专题研讨会,商讨核定年度行动白皮书。项目致力于全市范围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苏州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打造苏州人工智能教育高地,为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西马AI农场成为跨时空研习的创新素养发展新平台。该平台以项目研究为中心,从真实问题出发,整合了数学、物理、生物等多门学科,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沟通、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实验、展示的深度学习共同体。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场深刻且富有乐趣的研学之旅,深度激发同学们探索的兴趣。苏州中学园区校/德威国际高中SZ-SHD团队参与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连续三年获得全球金奖,2021高中生组获得全球亚军(金奖第二名),并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西马探索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中心。课堂围绕具有一定探索要求的学习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是以对学生完成作品的学术水平或创新价值进行评价而开展的一种课程活动形态。2023年,西马探索课堂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长三角面向中学生的双碳科学传播互动实践》;5月27日,“一起谈碳:当低碳遇见生活”主题科普活动在苏州中学园区校举行。今年5-10月,西马探索课堂联合中科院纳米所,在西马美术馆举办《科学与艺术对话——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科学家作品展》。
“木创空间”是木工艺术和手工制作的创意园地。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耐心和细心、团队协作等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的物品,学会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