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 School Profile

教师风采 | 何旭东老师和他的重彩画创作与教学


 
    何旭东老师多年来一直坚持重彩画的创作和教学,带领苏州中学园区校的同学们探索工笔重彩,特别是敦煌矿物重彩的奥秘,为苏州中学园区校的美术教育、学生审美品格提升,默默做出自己的努力。

    何老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深受西北画派的影响,创作技法上中西融合,作品风格厚重深邃,构图饱满严谨,颜色鲜明旷达,用笔苍古,流畅不失法度,内容上多表现西北风貌和敦煌风情,在江南画坛别开生面。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欣赏何老师的作品,了解何老师的美术教育。
 



 

教师风采 | 何旭东老师和他的重彩画创作与教学



2023年12月26日




何旭东

苏州中学园区校资深美术教师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协会年鉴

曾参与人民大会堂壁画创作


    《大漠清泉》这幅作品是我在考察敦煌雅地貌,骑着骆驼行走在鸣沙山上的情景,有着天地的奇想和美妙的乐章,远远望去感觉到这里满地都是金子,鸣沙山这边的路走起来非常的柔软,走在这片沙土上让人感觉到心情格外的舒畅,边走边看美景,倒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鸣沙山峰峦叠嶂、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非常具有气势,让人们能够深深地领略到它的壮观。

    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汉代时称为沙井唐代时称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其水质甘洌,清澄如镜,宛如沙海中一颗晶莹闪光的翡翠,镶嵌在沙山群峰之中,波微沙荡,水色悠悠,“月泉晓澈”也被誉为敦煌八景之一。远处的背景是雅丹地貌典型的风蚀面貌,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酷似一搜搜排列整齐的军舰,场面壮观。



    《岁月静好》此作描绘去往敦煌沿路塞北初冬风貌,零下30摄氏度天寒地冻,似乎一切生命都失去了活力,清晨一场初雪让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断壁残垣、老树昏鸦、静静地守候在这片土地上,述说着岁夜里的故事,然人感动……画面采用重彩岩彩画技法,使用矿质颜料,层层着色注意退让关系,拉开了近景、中景、远景的关系。配色大量采用名贵石青、土红、土黄、褐色等矿物质颜色,色泽明快、浑厚靓丽。
 


 

    《情深梦绕》这幅作品是在敦煌求学后,结合个人生活阅历,继续延续敦煌壁画的绘画技巧,运用工笔重彩技法,线条勾勒采用“十八描”中“铁线描”、“⾼古游丝描”等技法造型,运用矿物质颜料,层层敷染色彩,调整统一画面。创作构思联想由北向南风土人情,结合工笔重彩的艺术面貌,超脱现实升华联系到敦煌飞天等艺术形象,似乎是奇妙的梦境,有着浓厚的童趣人生阅历情怀、民族文化内涵的情怀,故此名称为“情深梦绕”甚至有些艺术想象空间。创作的原始灵感来源于参观苏州博物馆旧馆落成的间隙,大玻璃幕墙背光的剪影。
 


 
    这幅作品是2019年8月冒着酷暑跟随国家画院唐秀玲老师去敦煌考察洞窟,被常书鸿、张大千等先生保护壁画精神所感动,虔诚学习在敦煌艺术学校完成此作,图1《观音菩萨像》这幅作品主要是体悟敦煌壁画精髓用线的技巧,线的长短、粗细、曲直、钢柔等技巧,人物造像突出神态、衣纹等表现。感悟盛唐吴道子绘画风格,称为“吴家样”。线条的运用被称为“行笔磊落”注重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正所谓“吴带当风”。
 



 
    手捧莲花的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且观世音菩萨也坐在莲花宝座之上。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传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这幅作品采用复原性临摹技法,再现壁画初绘时期的造型特点、线条形式、色泽面貌。这种临摹方法的目的是再现壁画的原始风貌。由于敦煌壁画历经千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呈现出大量的变色、起甲、脱落、酥碱等病害,作品原貌不清,画面残损不全,复原性临摹成为一项难度很大的研究性工作。这项工作要求临摹者必须具有对壁画内容、艺术形式、风格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能力、色彩素养和丰富的壁画临摹经验。临摹时要站在历史背景的角度,通过画面进入原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追寻当时艺术家们创作壁画时的所思所想,尽可能如实地反映出原作的精神面貌。有依据地将断断续续的线条、残存的图形连接起来,使画面具有清晰性和完整性。敷色时还要尽可能使用泥板作底,用与原壁画相同的绘画材料,用原作的敷染技法,使复原性临摹从时代风格、绘制技法、制作材料等诸多方面再现壁画的原始风貌。由于当时条件和画材条件限制只好在纸面上总结经验、制作肌理,采用脱落发表现壁画的原貌。


 
    敦煌壁画历史悠久,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时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重彩画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拓展对传统中国画的认识,而且能加深对“文明互鉴”新文明观的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重彩岩彩画的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正在被重新认识,涉及材料学、题材内容、局部格式、工艺方法、技能技巧、格调审美,以及文化交融等方面。

    通过重彩画课程的实施,我们相信会在学生心底植下创新思维的种子,这也是我们课程创新的动力所在。苏州中学园区校坚持“融合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办学理念,而重彩岩彩画的创作思想、面貌特色、形式内容等与之也是非常吻合的,宗旨都是倡导“多元共生、价值尊重、人性完善”。

    通过重彩画课程的教育学习,我们希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独特而富有个性的气质内涵。
 

 
标签:
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