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期中考试落下了帷幕,相信大家都考出了水平,收获了梦想成真的喜悦;又或许发现了不足,感到些许遗憾和失落。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出发?我校专职心理教师汤菲老师作专题国旗下讲话。
在学校“心之家”,有心理辅导老师倾听我们的困惑与烦恼,感受我们的七彩心情,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陪伴我们的青春成长路。
学会求助是强者的行为。只要你愿意,“心之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给考后焦虑的你 :重新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3年11月13日
秋风吹送,学期已过半,无论我们愿意或不愿意,期中考试已如期而至,考试后面对成绩的你,对自己满意吗?心情又如何呢?是“春风得意马蹄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还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刻春风得意的你,我想对你说,付出的汗水终于有了回报,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祝贺你!尽情体验此刻的开心与骄傲吧!此刻考场失意的你,我想对你说,因为对自己有期待,难过是正常的,请允许自己悲伤、失落一会儿,但更重要的是及时调整状态,重新出发。
考试是一次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验,是总结,而非终结。当我们拿到考试成绩的那一刻,它已然成为我们学业之旅上的一个新起点,如何让考试成为助力我们学业进步的工具,是我们每一个人要思考的。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关键词是“归因模式”。生活中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发生,小到今天你的舍友为什么多看了你一眼,大到考试的成败,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事情背后的原因,甚至在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已经在对它做出了解释。久而久之,我们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归因模式,心理学上也称其为解释风格。
在这里我想给先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个死囚犯留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若干年以后一个儿子也变成了罪犯进了监狱,另一个儿子却成了知名的大学教授,事业有成。一位记者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采访,问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样?不料他们都回答了同样一句话,猜一猜,他们都回答了同样一句什么话呢?答案是:谁让我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呢?两个儿子同样的回答,其背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归因。一个儿子把人生的失败归结于自己受了死囚犯父亲的遗传和影响,不可能会有好的作为;另一个儿子把成功归结于既然自己的父亲已经是一名死囚犯了,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成长环境中的缺憾。对于既定事实的不同解释决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
我们通常将解释风格分为乐观型和悲观型。乐观型解释风格的同学会认为坏事情总会过去的;现在这种不好的情况是可以改变的;是由于我优秀所以才遇到好的事情;并且好的事情一定会经常发生。而拥有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则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事情都是在变得越来越坏;我一无是处,做什么都无法变得更好;这次没有失败都是因为我运气好;哪怕现在事情变好了以后一定会又变得糟糕。两种解释风格就像给我们戴上了不同颜色的眼镜片,即使身处同一个世界,看到的风景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你属于哪一种解释风格呢?你是否期待未来,是否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好呢?如果你是悲观型的解释风格,那么好消息是,解释风格是可以改变的,通过练习,我们完全可能变成乐观型解释风格。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考试归因,相信大家在拿到成绩的那一刻,都会分析总结导致自己这次考试成败的原因,这就是考试中的归因。“哎,这次考得也太偏、太难了,复习的都没考到。”“我真是太笨了,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料。”“考场里有同学一直咳嗽,影响到我发挥了。”“这次运气不错,蒙的全对,不知道下一次还会不会一样好运。”等等这些我们考后常常会挂在嘴边的话,其实反映的正是我们的考试归因模式。具体来看,和考试相关的归因种类,主要有以下6个因素,分别是能力、努力、考试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你又将这次的考试成败归因于了哪个因素呢?心理学家认为最为积极的归因模式则是将考试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将考试失败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因为努力程度是这六个因素中唯一一个受我们自身控制的内在因素。将成功归于努力会提供我们掌控感,增强自信,增加我们对下一次考试成功的期望,进而更愿意付出持续的努力;将考试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能让我们看到希望,充燃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会有起色。同学们,为自己的大脑换上积极的归因模式,重新出发吧,它将激发我们的无限潜能,攀登下一座高峰。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成长型思维”。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经过长达三十年的研究,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概念。在她的研究中,她希望解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充分发挥潜能,获得成功;有些人从小聪明,但他的潜能却被浪费了呢?
研究初期卡罗尔教授发现,面对失败,有些学生显得无助,在遇到困难时就开始自我贬低,说自己智商不够,不太聪明,记性不好。而有些同学能继续保持乐观和努力。后来,她又开展了进一步的实验:邀请两种思维模式的人来到位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脑电波研究室,向他们提出很难的问题,告诉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错误的答案到底错在哪里。结果发现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在听答案的时候非常专注。哪些信息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关于这道题为什么答错的讲解,都是他们高度关注的。这个时候他们大脑非常活跃,剖析错误并从中学习。而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呢?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成绩能排多少名,自己比多少人成绩更好,在听这一类信息时,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至于讲到错题为什么错,仪器显示他们的大脑几乎就没什么活动了。
卡罗尔总结说:前者的目标是为了真正从事物中学到些什么,后者的目标则是为了避免失败、保持聪明、成功的形象。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坚持、努力来提高的并且敢于面对犯错和困难,专注自己的成长。固定型思维的人会非常在意结果,害怕被评价,遇到挑战就会退缩,害怕失败。
同学们,想要成为学霸,首先要训练自己养成学霸所拥有的成长型思维模式。面对考试失利,我们可以把这当做一个发现自己疏漏的好机会;面对别人取得了比自己更好的成绩,我们可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主动学习他好的学习方法为我所用;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老师对自己抱有关注和期待,说明老师对自己的学习很重视……总之,成长型思维认为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我们可以借助每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实现进步和成长。

好了,聊了这么多关于成绩和考试,我还想和大家说,分数的确很重要,但它也只是我们人生拼图众多组成部分中的一个,站在期中考试的节点上,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半个学期以来,除了学习上的进步与得失,我还有什么其他的值得欣喜的收获吗?也许是get到了一个新技能,也许是交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也许是阅读了一本令人回味的好书,也许是养成了一个新的好习惯等等。只要投以积极的目光,生活总有随处可见的惊喜,人生处处都有成长的印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生活不止眼前的考试,还有梦想和远方。前路漫漫,也许未来的你不会记得现在的每一次考试成绩,但是一定会记得此刻为梦想付出努力的过程。拼搏过即无悔,加油孩子们,勇敢地去迎接未来人生中的每一次考试抑或是挑战吧!
今天我的国旗下讲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汤 菲
我校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荣获苏州市第一届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苏州大市心理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23年度苏州市优秀心理教师,曾多次指导校园心理剧并获省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