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锡剧团副团长杨旻华老师带队送戏上门,为同学们开设了一堂生动的锡剧艺术鉴赏课。
文艺精品特别是地方戏曲走进校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学校美育实践。苏州中学园区校着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艺术评鉴能力,增强学生传统文化修为,以实际行动迈出美育新步伐。
“红梅花”奖获得者市锡剧团杨旻华副团长携团送戏上门
2023年11月9日
杨旻华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主攻花旦,现任苏州市锡剧团副团长,多次在全国及省戏剧汇演中获奖,获第五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 “红梅花”称号,获全国小戏小品最佳表演奖,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首先由锡剧团杨旻华老师为同学们开设微讲座。介绍了戏曲的悠久历史,普及戏曲基本知识,通过一张张图片让同学们了解了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花脸”均属于什么角色。活动中,锡剧演员上台现场示范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随后杨老师邀请同学们上台模仿,台上台下互动热烈,气氛十分活跃。最后,锡剧团的演员们还为孩子们演出了两场折子戏。
初一(4) 苑艺然
戏曲,似乎离我们很近,但又有谁能真正走进它、体味它,感知这中华文化的流转呢?
中华五千年的漫漫长河中,璀璨的星辰不计其数,耀眼的明珠数不胜数,但这绵长的河水还在日夜不停地东流,总有一些光吞没在汹涌的浪花中,渐行渐远,道不尽,也留不住。
而我们,则是这浪花中一代又一代的采珠人。
华夏文化是烙印在我们骨子里,铭刻在我们血肉里的。唯有中国人,才能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唯有我们身上奔流的生生不息的鲜红血液,才能唤醒这沉睡的星光。
戏曲进校园,亦是古典文化发扬的新希望。或许,真的应该从喧嚣的世界中走出来,从眼花缭乱的荧屏中走出来,一曲戏,一场剧,从中品读人情冷暖,品读曾经的中国。
初一(1) 王乔楚
我与大家坐在剧院中,可听着杨旻华老师动人的讲解,我的思想却早已飞到外边去,在历史长河中,远眺着那一点点在时间中积淀下来的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
杨老师先是讲解了关于江浙一带的各种剧种,像淮剧、沪剧、锡剧和昆曲等。后又带我们了解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和苏州文化三朵花:昆曲、评弹、苏剧。讲座中还含着一些有趣的问答,气氛活跃轻松。
但我觉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锡剧团老师所表演的《双推磨》和《白水滩》两段戏曲片段。《双推磨》讲述的是再平常不过的百姓磨豆腐的劳作日常,但在老师们的表演下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平淡但让人感动。从演员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唱词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戏剧中人物丰满的形象,神态与性格,更是体会到了演员们平常排练的不易。尤其是《白水滩》这段打戏,虽然无言,但是从耍棍和耍红缨枪的动作、走位以及与背景音乐的切合,想想都知道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更何况演员老师们是自己真正一点一滴练出来的呢。
虽然只是短短一小时,但我却看见了中华文化多年来的传承与人民对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更体会到当人为了自己喜爱的事物而努力时,是那么热血。
高一(4 )吴伟绮
我们有幸与来自锡剧团的杨老师一同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的一些基本知识,认识了“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并欣赏了锡剧团的青年演员们带来的精彩表演。戏曲 双推磨 中,两位演员配合默契,动作娴熟,生动地为我们演绎了一对男女推磨做豆腐时的场景和对话;白沙滩 的武打片段中,两位武生过招时有来有往,令人赞叹不绝,惊呼连连。此外,到场的学生们有些在演员老师们的指导下,学习并模仿了选段中的标志性动作;面对杨老师抛出的问题,大家也都积极回答,踊跃发言。
我相信,此次活动一定在园区校2023届西马学子的心中播下了戏曲的种子,播下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今后我们将把这份特殊的记忆存于心中,用行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