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 School Profile

古韵今风 听枫读画 | 美术鉴赏课程我们这样进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不久前,在我们学校班级门前滚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醒目海报,这就是“听枫读画 — 新吴门画派进校园”画展,在学校西马美术馆开展。

    本次画展是由苏州中学园区校和苏州国画院共同主办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学校美育资源,苏州国画院带来了国画院画家的作品进入校园,开展巡展。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有关“吴门画派”的微课程,同时请大家听听园区校学子的美学感悟。

 


古韵今风 听枫读画 | 我们一起来学美术鉴赏


2023年10月17日




 
    明代初期,在江南地区的苏州、无锡,有一批擅长诗文的画家。他们在绘画上主要继承元代画家,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注意,故未自成派系。

    到了明代中期,苏州地区经济繁荣,画家地位进一步提高,画家作品更多出现在画坛,在艺术上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开创一代新风,因苏州古称为吴,所以就被称为“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有四位,也被称为“明四家”,他们都是苏州人。

    第一位大师名叫沈周,沈周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一生从没参加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学习宋元各家,加入自己的创造,成为吴门画派的开宗大师。

    第二位是沈周的学生文徵明,他是一位妥妥的笨小孩,据说他3、4岁还不会走路,6岁站不稳,9岁都口吃,11岁才能完整说话,连汉字也写不好,长大以后九次参加高考落榜。但他勤奋努力,后来竟然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没错,就是他,文徵明和沈周共同奠定了吴门画派的基调。
 


 
    第三位也是沈周的学生,他是鼎鼎有名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唐伯虎。唐伯虎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是诗书画全才,16岁就因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而轰动家乡。29岁的唐伯虎参加省考第一名,一时名震江南,却没想到受到一场科考舞弊案牵连而入狱,此后以卖书画为生。

   第四位画家比较特别,他迫于生计,12、13岁就做了漆工,不善诗文不精书法,但却一生勤恳努力,画出许多精美画作,最终成为了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的明四家,他就是仇英。



 
    “吴门画派”屹立于画坛150多年而经久不衰,画史将“吴门画派”的这四位代表画家称为“吴门四家”,他们为苏州乃至中华文化留下了璀璨一笔,也成为了苏州国画院所继承和弘扬的中国画优秀传统。



    对本次画展,西马学生们是带着问题去认识吴门画派并体验新吴门画派作品的。下面请跟随我们西马学子的视角一起走进校园美术馆,感受苏州国画院国画大师们笔下的古韵今风吧!


问:你了解吴门画派吗?新吴门画派与吴门画派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吴门画派始于明朝中期,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著名画家。

    新吴门画派与吴门画派都有着东吴地方特色,所画事物多为地方场景,吴门画派笔法细腻,以山水画为主;而新吴门则风格、画法多样,不过两者都采用了国画的形式。

    新吴门的题材相对也更广泛,绘画对象不固定,感觉像是吴门画派与其它的艺术风格相融的产物,相比对于画面的精细刻画,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高一(1)苏忞妍




    吴门画派诞生于明代中期,由沈周开宗,后来文徵明、唐寅、仇英等继续发展吴门画派。

    园林元素是吴门画派的特点之一。 山水林湖有独特吴地韵味,符合中国传统国画中以线为主的艺术语言和以笔墨为核心的审美观念的主要特征,吴门画派也发展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如沈周山水画中具有美感的留白,给观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画面与文字有机结合,如唐寅《秋风纨扇图》诗文与画面结合,将吴地文学涵养与艺术审美融合,匠心独运。

    新吴门画派添加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如纸上园林,不变的是水墨的意趣和画面的生动性,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现代更洒脱奔放的面貌,部分代替了工整细致。

    高一(2)姚圣玥





    在美术课,我初次系统地学习了吴门画派。吴门画派起于明初,吸取宋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元四家的风格。明中期,沈周开宗创立了吴门画派。文征明、唐寅、仇英等苏州文人成为中流砥柱,后期发展到明朝的陈淳、董其昌。吴门画派并非一种固定风格,例如单论沈周就分前期细沈和后期粗沈。

    新吴门画派是基于吴门画派这一姑苏文化,进行创新改造的现代时尚的艺术,如夏回的《视觉日记》,孙宽笔下的姑苏园林景致,贾俊春笔下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和李亚光奔放简约,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高一(2)孙宇宸

 




    问:你最喜爱画展中哪件作品?从作品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说说你的理由。

    《故园》作品构图简洁而不显单调,左上一人与右下五人被中间似烟波般的线条相隔开,色彩上运用黑白灰,以这三色深浅的不同构筑出色彩上的层次感;人物衣着黑衫,造型不繁复,与画作整体风格相协调。

    初看这件作品时我一下子被吸引了,在展厅中各式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故园》以简单又精巧的笔调表现复杂深沉的情感。画作让人久久驻足。

    白色背景中六个人的背影,贯穿画面的是灵动的线条。让我想起文学作品中北方大雪纷飞的粗犷豪迈之景,然而作者又将其表现得细腻动人,水墨相晕染,人形在大雪,拟或又是一片空白中鲜明又有些朦胧,尤以左上那一人,感觉是最为模糊的。这大概就是“故园”的体现。

    故园与故人,随着“我”与他们的渐行渐远,他们的“故”也愈来愈重,最终变成一份记忆与念想,待回首去探寻后方知一切已遥不可及。中间大片的线条,如水波、如雾气,阻隔在六人之间,使其终无法相遇相融,一切终究“故去”。以方寸之画表现沧桑变幻之理,以平和之笔法述说绵绵无绝期之忆思,《故园》,我的心深深为之震撼。

    高一(1)程柏蓉

 


    华彬的《三花聚顶》。狒在整个作品右下角,眼望远方,仿佛穿过画纸,明黄色的双眼与青蓝色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天青的颜色背景淡淡笼罩宁静,枝上长着几朵白花,花蕊聚集密密的花柱,细致古典,清晰可见。

    白纸般几近透明的花瓣上透着青色,像瓷,像薄纸,偏落于左上角,横伸一枝,打破画面空白,使粗犷的狒狒与淡雅细腻的花瓣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刚柔并济”,选材大胆,创意精彩。

    花朵对着狒狒,狒狒望着画外,造型环环相扣,留有空白而不突兀,这是我最喜欢这件作品的原因。

    高一(1)雷舒雁



 


    我最喜爱华彬先生的《咖啡猫》。初次观看,主体的咖啡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细细品味,从整体构图来看,主体咖啡猫呈坐姿,居于画面偏右下方;而左上角点缀了几只蝴蝶,剩余部分做了留白处理,令人赏心悦目。没有拥挤,冗杂之感;色彩方面,整体采用蓝、灰、紫等冷色调,渲染出猫天性的神秘高贵。

    造型方面,华彬先生对猫动作的刻画十分到位,表现出猫的憨态可掬。

    猫的毛发,作者用其细腻的笔触勾画,极富层次感,可见其笔法功底深厚,这是这幅画如此逼真的一大重要原因;左上角纷飞的蝴蝶,更是点晴之笔,为整幅画作增添了动态美和勃勃生机。总的来说,《咖啡猫》这幅作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称得上为一幅佳作。

    高一(3)孙昊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定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通过本次展览,我们零距离接触了到艺术作品,了解了吴门画派和新吴门画派,了解江南文化和苏州国画院,我校师生和校外观众既感受到了吴门书画传统的艺术之美,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标签:
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