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2023年7月29日,以“写下即永恒”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获奖名单揭晓,颁奖典礼在山东省济南东荷体育馆盛大举行。
我校高一(5)秦舒逸同学经历省初赛、省决赛,最终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小荷才露尖尖角,祝愿才华横溢的秦同学再接再厉,成就美好未来,你值得更好!
西马学子 | 秦舒逸: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2023年8月10日
个人介绍
秦舒逸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五班的秦舒逸。《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话“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我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高中生,每一天在数学题海,政治历史的记诵中度过。但再平凡的人,也会有与众不同的天地,喜欢在色彩与线条的天地间徜徉,也喜欢音符旋律编织的梦境;喜欢老旧沧桑的塑像壁画,也喜欢辽阔旷远的山与大海。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有文字,有壁画,有老师同学,有家人朋友,还有日常生活的点滴美好,在我的人生旅程中一路相随。
参赛感悟
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文字 秦舒逸
非常荣幸能获得本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莫言曾以“讲故事的人”作自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的标题,我作为一个高中生,没法像莫言先生那样用它引出所有他文学创作的经历与背景。但我想,这几个字也能够概括我对于写作的一些想法以及参赛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我在三轮比赛中都选择了偏记叙类的文体,因此,无论是初赛中基于自己经历写的关于老屋的故事,还是后两轮现场比赛的微小说,我都是以一个讲故事的角色在书写。想要讲好故事,至微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备赛时,我阅读了许多不同体裁的小说、记叙文,先让自己感受那些流淌在故事中鲜活真实的情感,再细细分析作者是如何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和故事背后的语言。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将自己沉浸在所讲的故事中,用心体会人物的情感,所做的动作,用它们给故事填上或明艳,或晦暗的色彩,故事也就有了生命,有了“我以我手写我心”的特点。
我在写作中,更像一个讲故事的人。为了表达同一种情感,可以用论述,也可以直抒胸臆,还可以讲一个故事。比起推理逻辑的严谨,诉说的热烈,我更喜欢用自己的想象构建场景。创新作文大赛的命题方向多变,这就让比赛中的审题与破题更具难度,用更得心应手的思维模式思考作文题才能使写作过程更顺畅。还记得参加地区决赛时,拿到题目“语言”这一主题,我完全愣住了,这要怎么写?无从下手中,我只能逼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读题目中给出的阐释,“语言能塑造我们”,在草稿纸上列出一些与语言有关的词语,忽然脑海里便涌现出几个零碎的场景,将它们重新组合,确定主次,便是一个故事。总决赛的题目以ChatGPT为背景,思考语言因此所受的影响,我想起曾经公益短片中空巢老人与机器人相伴的故事,便以此为灵感构建了自己的故事。我喜欢用故事体现自己的思考,也喜欢讲故事时在脑海中投射画面,投入其中的感觉,联想场景在我比赛的过程中,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想要讲好故事,需要在生活中汲取画面。无论是小说还是记叙文,都是生活的缩影,足够真实的描写才能触发足够真实的情感。因此,生活中每个场景和情感都值得留意。我们大部分学习生活的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但不知你是否曾留意过春日灿烂阳光下纷飞的樱花,初夏芦苇丛与霞光相映的傍晚,金秋黄叶满地的小路,深冬点点雪花覆盖的腊梅,也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同学们阅读文字的专注,草坪上羽毛球拍划出的弧线,遮阳伞下的欢声笑语。这些画面,总会在我需要时浮现在我眼前,或许成为故事里一个微小又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或许成为故事里主人公的一个性格特征,或许成为故事基调背景的组成。将范围扩大,所有我们所喜爱的东西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完全可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小学时,一部关于莫高窟的纪录片把我带进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后来,我踏上过九层楼前的黄沙,也读过樊锦诗院长的自传,临摹过形态各异的藻井纹样。于是,它便成为总决赛故事中老人,机器人与孙辈之间的纽带,串联起故事的几个部分。
今年高考的作文题也关于故事,我想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讲故事的人。无论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还是听来的,看到的别人的故事,都能通过笔尖用一种新的方式获得生命,这也许就是写作最开始的样子。一路上,以文会友,我与一同比赛的选手们彼此用不一样的故事,分享我们的感悟与收获。
最后,我想感谢郁老师在初赛改稿时帮我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文字,在后两轮的比赛前帮我找例文,确定我擅长的文体,叮嘱我好好审题,以稳定放松的心态比赛。感谢爸爸妈妈,同学朋友一路的陪伴和鼓励,让我能在赛场上大胆书写,静静做一个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