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点
暑假的到来,是一个学期的结束,也是新学期的开始。又有一批新的同学即将加入苏州中学园区校这个大家庭。
即将入学的新同学们,如何能尽快适应苏州中学园区校的生活呢?今天给即将入学的同学推荐秦江老师的一篇讲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即将入学? | 请养成几个“园区校”式好习惯
2023年7月4日
以同学们的优秀,好习惯肯定很多,有些好习惯是有意养成的,有的好习惯是无意中为我们所用。今天我们来到苏州中学园区校,我希望在这里养成一些好习惯,无论你是否已经拥有,我们强调他们,并刻意养成,加以练习,把无意识的习惯变成刻意的习惯。希望这些好习惯终身为你服务。
PART.1
课堂结束,我们才刚刚开始的习惯
课堂结束了,我们的深度思考才刚刚开始;课堂结束了,我们的拓展阅读才刚刚开始;课堂结束了,我们的探究活动才刚刚开始;课堂结束了,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总之,……结束了,我们……才刚刚开始。
老师的课堂往往只是问题的“缘起”,简化是该部分知识形成过程的浓缩,而且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思维习惯都不同,特别是不久的将来你们的专业方向会大相径庭,我之前强调过一定要发展自己的长板,这个是决定你走多远飞多高的最主要的因素,这就需要在课后去进行不断的深耕。因此,课堂结束了,我们才刚刚开始。
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不仅仅是课堂结束了,更多的是“……结束了,……才刚刚开始”。比如“老师和我们的谈话结束了,我们的反思才开始,或者我们的改变才刚刚开始”,“爸爸妈妈的告诫结束了,我们的执行才开始”等等,这是我们要养成的第一个习惯:……结束了,我们……才刚刚开始。
PART.2
“绿灯”思维习惯
著名物理学家W.Manger认为“学习的本质目的是克服狭隘,也就是开阔眼界。所以一定要拓展见识,超越个人狭窄眼界的限制。”我们的知识大体来源于这几方面,来源于师长,来源于文本,来源于同学,来源于网络,这些渠道都不可避免的有局限。面对不同的思想、观点、方法,全盘接收当然不可取。更有一些同学只要他没有听过,或者与自己已有的认知不一致就全盘否定,甚至也有同学喜欢抬杠,总要争个你输我赢——这样的同学叫高低杠,也有的东拉西扯——名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叫斜杠,也有的逢人就杠……这些就更不可取。这种思维习惯与绿灯思维相对,被称为“红灯思维”或“防御思维”。这种思维习惯的人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不熟悉的观点、建议、方法,他们的反应是:不屑一顾、屏蔽、找理由反驳,潜意识里产生抗拒。甚至觉得自己或自己的尊严受到蔑视,所以要和你争辩、杠到底,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绿灯思维”与“开放的思维”类似。与红灯思维、防御思维相比,没有拒止墙,具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在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时,先不会着急评判,用“YES, AND”的思维方式,对自己说:嗯,这个很不错。然后思考该怎么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直接说“NO”。有着开放心态,当别人讲了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会先接受,然后去调研证实真实性。如果是真实的,就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里。他们先做判断,辨别,再接纳。语言本来就妨碍交流,即使他们还对这个结论、说法不解,也会去考虑是不是背后有没有讲清楚的地方,是不是不方便在这个场合讲出来,是不是我没有理解,在什么前提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他怎么才能和我已有的知识建构在一个体系,只有这样你才能吸收到更多,并不断克服自己的狭隘。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学习别人的思想、方法,思考其合理性,并与原有的认知体系进行融合,才能建构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乔布斯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是说聪明人没有尊严?当然不是。只是聪明人把"我"和"我的观点"分得很清楚。所以,下次当你遇到不同观点时,别急着否定,给自己时间思考对方的合理之处,看看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帮助。慢慢地学会"绿灯思维",你可能会发现世界大不相同。
PART.3
复盘思维习惯
“复盘”是围棋术语,就是按原先的走法,把下完的棋再摆一遍。在复盘的过程中,去思考每一步棋的得失,优劣,还有哪些应对方法,已达到快速提高棋艺的目的。复盘是一种主动成长,刻意成长的过程。现代脑科学很多流派都强调“刻意练习”的重要性,把“复盘”这样的刻意练习应用到体育、艺术、教育、医疗甚至经济活动中。
第一,按照“时间段”复盘,来园区校一个月了,一个学期过去了,是不是对段时间进行复盘;第二,按照“重大事件”复盘,月考了,研究型学习的报告了,去三山岛考察,参观某个企业等等;第三,对“心路历程”复盘,最近比较郁闷,找不到方向啊,对选科迷茫啊等复盘。当然也许还可以对别方面进行复盘,总之是复盘帮助你主动地、刻意地、快速地成长。
PART.4
奔跑的习惯
与其说奔跑的习惯不如说锻炼的习惯,希望同学们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比如每天都去跑步,每天都去健身,把锻炼当成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或者要求更高一点,培养自己一项体育爱好,比如羽毛球,比如兵乒球,让这项运动成为自己终生的体育爱好。
曾经有位学长来问我什么是自律,我一时没有想好怎么回答,我说至少坚持每天跑一千米吧,结果他做到每一个课间一千米,在饮食上也注意营养搭配,并管理自己的健康和肌肉含量。所以这种跑的更高的要求是自律。
同学们一定见过在中午放学时,为了节约排队时间不约而同的奔向食堂情景,试想如果去做如何事情时都是“奔跑”的状态,争先恐后的状态,那还会有拖延症吗?还会做事情没有积极性吗?还会缺乏执行力吗?
所以我讲的奔跑的习惯,重点不在于跑,更在于奔。
奔跑是一种生活态度——集中精力,要事当先;奔跑是一种做事原则——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奔跑是一种精神追求——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奔跑是一种理想信念——相信自己;必将胜利。
PART.5
把每一个任务都做到极致的习惯
努力把每一个任务都做到极致完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是如何落实到行动中去,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不行的。尽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完美,让这种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开学前,少年班假期老师留的作业请每位同学认真写一份自我介绍,大家都知道自我介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有的同学写的字数很少,我告诉你们什么是认真写,少年班上一届学长写的最多的写了18000字,只有一百多个字的同学怎么着也不可能比写18000字的人更认真。
很久之前有个学长说,这个自我介绍,能不能给我时间长一点,我说给多长时间,他说给我一学期,结果,他写了一本书,现在书还在我桌子上,所以说认真是没有底线的,其实是没有顶的,认真就是把每一个任务做到极致完美,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追求。写作业,如果是书面作业,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认真真的从写字开始,不光是说做对,第一书写是不是写得很漂亮,第二方法、步骤、过程,是不是很简洁,第三,我是不是能多种方法做到。
可能不少同学见过我们的校园地图,那是一次作业,大家见到的是画得最好、最完美的,精确到当时校园的每一棵树,围墙栏杆的多少都是准确的,建筑和操场,哪怕是每一条路的宽度,不规则的湿地都是严格按照实际比例画的。学姐用时2个月,每一个课间,每一天中饭、晚饭后的休息时间都在画,多次测量、连对用纸不满意甚至已经完成大半夜从头再来。可能也有同学见过我办公室的贴的苏州城门,那是学长的研究型学习的作品——对苏州城门的研究的部分成果,包括城门的历史,演变、重修,关于那一幅城门的画作,长宽高不仅是城门的真实比例,连砖的数目都是与实际吻合,如果有机会去摸一摸,连砖缝你都能摸出来,这就叫完美。
这是第五个习惯,把每一个任务都做到极致完美,想想重复了多少遍,修改了多少遍。
我想,在园区校你一定能养成许多好的习惯,可能是我讲到过的,也许我没有讲到的,你如果有举一反三的习惯,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作者 秦 江
秦江,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中物理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
物理教学质量优秀,善于运用演绎法思维,并设计精彩巧妙的实验,增进同学们的兴趣,课程导入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发现生活与科学奇妙的联结。讲课风趣幽默,风范十足,时常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