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点
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每年的“3月5日”,也成为“学雷锋纪念日”。从此,雷锋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偶像,《雷锋日记》也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启蒙。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学子,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实践雷锋精神,迈出新时代学雷锋的新步伐。
学雷锋纪念日 | 马甲似燕,情思悠悠,我们是园区校的一抹红
2023年3月5日

3月5日是我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实施30周年。时隔多年,岁月流转,雷锋精神与中国精神相辅相成,成就了许多新的精神分支,在中华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园区校,也有那么一群如雷锋般善良真诚、助人为乐的少年。他们来自各个年级和班级,却都怀着一颗真挚无私的心灵。他们是校西马志愿者团队代表和生活用品维修志愿者们。请大家将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志愿者以及杜一、陈彬彬两位指导老师!
雷锋精神大道至简,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苏州中学创始人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也正和雷锋精神不谋而合。园区校自创校以来,继承和发扬苏中文化的同时,也开创和秉持着“为人正,为人真”的崇高校训,汲取和融汇着中国优秀的精神文明与传统文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四敢”精神: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基于此,园区校学生会也提炼与凝聚了属于西马校园与学子的西马”四敢“精神:敢协作、敢争先、敢奉献、敢创新。
西马少年精神:敢协作
文 | 朱 希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协作是我们中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十分重要的一种精神,协作是做事成功必要的一个基础,只有在沟通中传递信息,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才能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才会做得更好。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大家都熟悉汉高祖刘邦吧,他平定天下以后,设宴款待群臣时说: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朕不如张良。治国、爱民和用兵,朕不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百战百胜,朕不及韩信。但是,朕懂得与这三位天下人杰合作,所以朕能得到天下。反观项羽,连唯一的贤臣范增都团结不了,这才是他失败的原因。”可见团结协作之重要性。
也许这时候会有同学问:“该怎样团结协作呢?”这就要求我们合作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学习中要互相支持,生活上要互相关心。这样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发挥特长、发挥优势,产生1+1>2的效果。“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合作时也不能排斥那些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要善于团结,共同把事情办好。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应该要相互理解和谅解而不是互相推诿。就像我们学生会,当一个部门遇到问题时,从来不会是别的部门袖手旁观,而是紧密携手,协作共渡难关。我记得上个学期篮球班赛的赛程安排出了问题,而发现问题那天既是开赛第一天又是学生会每周例会日,体育部只来了一个人。我们主席团立刻在会上讨论帮忙解决问题,最后将事情很好地解决了,这就是协作的力量。
以上便是西马“四敢”精神之一——敢协作:协同合作,紧密携手!
西马少年精神:敢争先
文 | 徐晟安
自古,壮志豪杰在历史的长河里奋勇搏击风浪,数不胜数。今有,西马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争先创优,可圈可点。
“志当存高远”。高远的志向是我们学习生活的第一行动力。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们也须迈开步伐,大胆追求心之向往。当然可以是在学习测试中脱颖而出,也可以是在兴趣爱好领域大展身手,更可以是以一颗雷锋般赤诚的爱心,去为这个世界奉献些永远无法被物质所衡量的美好。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我们拥有志向,也要有追求志向的勇气,以及相匹配的努力。一时的失意并不妨碍我们“争做先锋,敢做先锋。”它是一种值得骄傲、值得赞扬的品质。长路漫漫,上下求索,别忘了,幸运的是我们还拥有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
西马少年精神:敢奉献
文 | 李旻轩
身为西马志愿者的队长,我十分荣幸可以担此重任。我们的团队70余人遍布整个校园,是园区校的一抹红,一点光,熠熠生辉。你可以在废纸宝宝回收处见到我们的忙碌背影,也可以在图书角望见我们的躬身姿态。尽管我们的工作极其简单,但我想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愿怀揣一颗“敢奉献”的心,不厌其烦、不计回报地做着那颗做着那些朴素的事情。
所以,倘若你看见那件红马甲,请勿将其视作一件物品,它是一种“敢奉献”精神的象征。透过它,你可以看见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数百年后,仍有一群莘莘学子,虽未与苍生共悲欢,却不遗余力地奉献力量。
马甲似燕,情思悠悠,我们是西马志愿者,是园区校的一抹红。我们,敢奉献!
西马少年精神:敢创新
文 | 张 涵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依靠创新,人类摆脱了史前的愚昧时代,迈进文明的⻔槛;依靠创新,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到今天。
习总书记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说:“我们要培育创 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营造创新氛 围。”爱因斯坦说: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 下自己的脚印”。我们园区校,是一个拥有浓厚创新氛围的 学校。创新型德育课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校园环 境,无不彰显着我们园区校的创新⻛采。
“日新之谓盛德”。每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领先, 每天多做一点点,是在走向丰收,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在 走向成功。“惟进取也,故日新”,今天,我们⻄⻢少年要 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