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少年 Students and Parents

看见光,追逐光,成为光




把脸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 海伦·凯勒





    苏州市教育局作出表彰第十七届“阳光少年”、“阳光团队”、“阳光家庭”的决定。我校高一(3)班陆思源同学入选“阳光少年”获奖名单,我校“朗诵队”入选“阳光团队”,苏歆瑜同学家庭入选“阳光家庭”。


 

看见光,追逐光,成为光




2023年1月5日
 

01

有爱有心有阳光 自信自强功自成

苏州市第十七届“阳光少年”陆思源





    陆思源,2007年4月出生,现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一学生。他在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同学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始终高标准严要求激励自己不懈努力,全面发展。

    他从小热爱学习,在小学期间连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获评科技小能手荣誉,获得围棋三段水平鉴定,在小升初选拔中被苏州中学园区校录取初中部。

    进入初中后,他能戒骄戒躁更加勤勉,获得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初中三年级组全国三等奖、省初三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苏州市二等奖等诸多荣誉和奖项。他勤奋学习,广读经典,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他坚持运动,热爱劳动,品德高尚,热爱祖国;他尊师重教,友爱互助,爱好广泛,积极志愿服务。

    他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是一名优秀的新时代阳光少年!
 











 
 


 

02

团结一心,勇毅前行,荣誉归属集体

苏州市第十七届“阳光团队”苏中园区校朗诵队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苏中园区校多次派出精英团队参加朗诵、三话等活动,在团队协作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年,我校朗诵团队部分初中和高中学生参加了苏州市三话比赛,分别获得了苏州市特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不仅归功于同学们的刻苦训练,还有老师的倾心付出。

     从海选人员到专业人士的排练,从亲自写剧本到整整七分钟的背诵和完善,这无不体现园区校重视参加的每一项活动,做到一件事就做好一件事一直是园区校不可磨灭的原则。

    近两年,孟吟秋老师尽心组织朗诵队的各项排练和备赛。本学期,邓丽、孙萍、李畅、陈玲等老师的加入和广播电台的专业老师的添砖加瓦更是让我们对这一次比赛信心加倍。

    朗诵队的曹珺涵、荣圣依在主持和朗诵上颇有成果,中央电视台,苏州报社、苏州图书馆都曾留下她们的身影;丁纯一、杨舜泽、施加成三位初中部同学在他们家长的专业指导下,得到了各自领域的技巧;2021年,还在读高三的马骁骏和苏州市朗诵协会马俊联合朗诵了《可爱的中国》《史砚芬致弟弟妹妹》等共4封革命家书。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字字滚烫,映照着我们园区校“为人正,为人真”的初心。2021年,我们用奋斗和优秀献礼建党百年华诞。朗诵队的高三学子创作并在升旗仪式上朗诵了诗歌《我们》;2022年,朗诵队初二同学创作并朗诵了诗歌《我们记得》、《冬至,心怀感恩》。

    二十大的召开,彰显了中国的繁荣与一天天的强盛步伐。园区校,为人正,为人真,手边翰墨正香,纵使困顿难行,砥砺奋进不退让。园区校力争做新时代的领头羊,我校少年,初露锋芒;忆峥嵘岁月,记热血历史,承中华风骨,发时代强音,光明未来的蓝图,将由园区校人绘制!投身为国的志愿,还看园区校的我们书写。
 
 









 


03

开放民主、努力向上、勇于担当、快乐健康

苏州市第十七届“阳光家庭”苏歆瑜同学家庭




    苏歆瑜家庭父母均为人民教师,书香气息浓郁、学习气氛浓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位一体的成功典范。自小,家庭已经明确以开放民主、努力向上、勇于担当、健康快乐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均取得优异成绩。

    家庭教育始终与学校教育互为支撑和补充,在孩子培养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苏同学家庭也一直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上不遗余力。

    在德育上,家庭教育中通过家长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培养高素质的小公民,家长带领孩子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疫情期间参加防疫志愿者服务两次,累计达20多个小时。

    在智育上,营造书香气息浓郁、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通过家长领学、伴学和互学等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把学习转变为自身、自觉、自愿的活动。进入初中后,成绩始终排在年级、班级前列,先后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等奖、数学时代报一等奖、崇文标兵等荣誉。
 
    在体育上,家庭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跑步、羽毛球、跳绳、排球、滑板等体育活动,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放飞自我、释放压力、锻炼体魄、锤炼意志,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先后获得苏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一年级4X100米银牌,初二4X100米第一名,100米第二名、200米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在美育上,家庭通过观影、旅游、音乐、美术等方法,引导孩子懂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洗涤心灵、提高素养。

    在劳育上,家庭劳务分工中明确孩子的任务和区域,达成自己房间自己收拾、家庭任务共同分担、老家菜园定期下地的共识,让孩子在整理、归纳、拖地、洗衣、做菜、洗碗等日常劳动中,体会劳动伟大、父母不易、家务共担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安全的港湾,也是成长的起点。家庭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孩子终身发展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认同,帮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就更好的自己,为自己、家庭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开拓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标签:
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