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校如家 Logistic Service

这醉美的金秋啊!校园改造在即,舍不下的银杏林何去何从?


 
    编者按: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散文学会指导,文学报社、上海《青年报》社、江苏省散文学会、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等联合举办的长三角青少年散文大赛正式揭晓。
 
    本次大赛历时三个多月,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四省市累计有600多所学校的8000多人参加比赛,组委会收到有效稿件8357篇,经相关专家的层层选拔,专家终评,160篇作品获奖。我校苏子墨同学作品荣获铜奖。
 


 
 

起     舞

 文 | 苏子墨

    深秋温柔起来,银杏在空中起舞纷飞。此时虽已立冬,但秋意愈发浓郁。怀着心中的一份感激,我弯下腰,捡起一片落叶夹进书里,作为这一年秋的回忆。

    下楼,来到湿地一隅赏叶,一眼望尽,都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残衰之景。也只有那些乔木常青,但细看,早已不似夏天时一汪绿潭似的生机,仿佛加上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一片单调。几缕阳光勉强透过云层,在树叶的缝隙间穿悛,而萧瑟的秋风吹在脸上,感觉不到一点温暖,只剩了凄凉,冷得心中一阵寒战。

    往前走着,忽而一转身,便看到了那一片金黄,就好像向你扑来似的,没有那么刺眼,却足以让你为之一震。

    是银杏!两排高耸的银杏间夹着一条石子小路,我踏上去,抚摸着它们的一枝一叶。银杏伫立着,与天穹私语并肩。站在树底仰望,最上端的枝干已不知消失在了何处。

     银杏的皮糙,摸上去坑坑洼洼,与满树茂叶应和着,有一种沧桑之美。抬望眼,金黄与肆意霸占了我的视线,连空气都在它们的渲染下生动了起来。叶儿从枝头被风摘去,随着悠扬的旋律,慢悠悠,慢悠悠地踩着圆场,秋风吹来,便在空中打个旋儿,仿佛只有舞动,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叶,落满了整条小径,风乍起,卷起落叶一片。

    我瞭望着,无数的金黄在低空中翻滚涌动,像踏着快板,在你的腰间轻盈旋转,惹得人不禁伸出手来,抚摸风,抚摸叶。在空中捉住一片,端详着。银杏叶不大,中间凹陷下去,两边又凸起,叶的边缘已被阳光烤得耀眼,似乎泛着光 有着太阳的味道。每一片纷飞的落叶,在镜头中拉长,凝固,定格成了那一个金黄的世界。

     也似惊鸿一瞥,我震撼于银杏的盛大。

    忽而,一阵寒风呼啸而过,我不禁将手缩回了袖口。突然想到,此时已是深秋,银杏不久也将进入冬天的长眠,彼时已是生命的最后一段。想到此刻,莫名有些悲伤。银杏将这支舞作为了生命最后一段旅程。它知道自己不久将要凋零,于是拼了命地由绿变为温暖的黄,给世界留下一片震撼,又拼了命地在空中翻飞,只为谱写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我看着银杏,在伸展,在旋转,在大跳,在翻身,它们真正诠释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突然间,我释然了。

    生命是有光的。看着在阳光下肆意奔跑的少年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我们何尝不是舞者,像银杏般热爱生命的舞者。叶,在空中舞过;我们,在世事纷忙中努力过。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我们将犹如舞者般顽强,独自走完这段青春的征途。

    致每片起舞的银杏,以及如银杏般的我们。

















.
 

新闻早知道       
 

胡慧敏校长专访 | 苏子墨
 

    苏子墨同学和学校其他同学一样,对学校这一片给我们带来醉美金秋的银杏林充满感情。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碧荷、秋天的银杏、冬天的芦苇,在她心目中是园区校四季的灵魂。

    当她听闻学校校园改造工程即将启动,而且新教学楼的位置,就在校门口的百草园的时候,她禁不住为银杏林担忧。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对学校胡慧敏校长展开一次专访,了解在学校改造后,银杏林将何去何从?

    没有想到的是,胡慧敏校长在她的政协委员工作室非常郑重地接待了这位来访者,并按照校长陪餐制度,邀约苏子墨一起进餐,并听取她的意见。

    这次专访不仅解开了她的心结,而且推动了学校新教学楼设计图的首次正式曝光。今天,我们就推出子墨同学专访,并请大家一起欣赏新教学楼设计图,期待着,期待她拔地而起,再添学校新景。
 
 



    胡校,你好,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听闻学校即将开建新教学楼,这是苏州中学园区校建校18年来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所有园区校人无不欢欣鼓舞。对新教学楼建成后,校园景色又会呈现怎样的面貌,我代表同学们想请教胡校一些问题。

    苏子墨:胡校,我们在高兴之余,也会担忧教学区域的扩张必定会对湿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那么本次校园改造对学校生态保护又有哪些措施?


    胡慧敏:子墨,你好。很高兴能告诉大家一些关于这次建设的情况。

    这一次的校园扩建会尽量避开生态湿地,保留绿化景观。新建教学楼将采用中国传统书院式结构,由合院,廊院,墙院三种庭院空间组合成院落式布局,中间有敞开于天空的运动场地,将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相结合,构成建筑围院式布局,从而能够将教学区域与湿地相融为一体,相互呼应,从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生态的破坏。
 


    苏子墨:胡校,我们对湿地边在秋季里最为美丽的银杏林充满感情,银杏林最靠近新教学楼,那么作为园区校精神文化之一的银杏林将何去何从呢?
 
 
    胡慧敏:在本次项目中,东南入口的梅林和西侧两列的银杏林将会保留下来,围绕在建筑两侧。尤其是将银杏林作为建筑与生态园交界处,坐落于多重院落天井组合成的南北轴线带上,形成围而不合,独具特性的空间活动场所。南北轴线同时也作为师生日常行为轴线,从教室到中央庭院再到自然庭院,为未来学生打造了舒适的校园环境和精神家园。


 
    苏子墨:听胡校这样一说,大家一定会放心了,我们内心充满了期待。在胡校看来,银杏在校园改建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寄托了怎样的精神情怀呢?
 
 
    胡慧敏:银杏作为我校过去的见证者,也将作为未来的参与者,为老师学生提供了人与自然环境朝夕相伴,和谐共生的校园环境,更加彰显出园区校多元共生,共享共融的办学理念。





    苏子墨:胡校,湿地在园区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学校为什么要大力保护湿地、弘扬湿地文化呢?
 
 
    胡慧敏:园区校20多亩的湿地生态园“西马斜塘”由七个微型小岛组成,是园区校的特色品牌和学校形象。同时,湿地也是园区校师生精神的栖息地,象征着学校多元共生,价值尊重,人性完善的追求。










胡慧敏政协委员工作室
    胡慧敏“委员工作室”将就教育与社会建设管理、民生热点难点、经济发展重要相关事项问题,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走访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提出解决意见建议。
 
    “委员工作室”也将主动关注群众、老师、同学对教育的需求,集中各方资源力量,发挥委员自身优势,开展教育政策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对口扶贫帮困、支教助学活动等便民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胡慧敏委员工作室”欢迎您来坐坐!

 
标签:
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