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犹如静听风铃,见世界,见人生,见真心,在清寂中,逐一圆满。
陈英,语文高级教师,资深班主任
初二年级“真”支部书记
爱读书,不习常论;
善思考,务去陈言;
热爱课堂,教学相长。
教育理念:
大爱无疆,大道无垠。
处世格言: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
听陈英老师谈阅读 | “我什么都不懂 ”
文 | 陈英
那天,讲诗词。正好讲到《临江仙·夜归临皋》,我说,我最愿意回到的朝代是北宋,最欣赏的文人是苏轼。我的《苏东坡传》一本放家里,一本放学校,方便随时翻看。“老师,那是林语堂在美国写成的。”教室里有个声音说。我看向他,亮亮的眼睛里透露着得意,我知道他读过。后来,我讲到黄州惠州儋州,聊到《记游松风亭》,一些孩子知道这些,一起应和着。
一节课下来,舒服极了。走出教室。“老师!”听到有人喊我。是小田,我的课代表。“老师,他们都知道,我什么也不懂!”“我一部名著也没看过”,她又追加了一句。看着她沮丧的神情和迷茫的眼神,我的心莫名地很沉重。
忘了我是如何安慰她的,只记得“我什么也不懂”这句话一直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
我想告诉小田:孩子,老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一本名著没读过,也什么也不懂啊!我的第一本名著读的是《茶花女》。是在高一时借来读的。当时离开乡镇到市里读书,周围的同学已读过很多著作,课间谈论着《撒哈拉的故事》,我听着,插不上话。现在想来当时自己自卑的心态,一定和小田一样吧。
我认真地读着《茶花女》。它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缝衣工出生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对豪华、堕落的生活感到厌倦,税务官之子阿尔芒真诚的爱使得一向被人玩弄的她深为感动,把自己最爱的茶花赠送给他,渴望通过纯洁的恋爱自新。阿尔芒的父亲要玛格丽特为了他儿女的前途和幸福离开阿尔芒。茶花女忍痛做出牺牲恢复过去的生活。男子以为女子贪恋财富,用尽一切办法羞辱她,最终茶花女在冤屈和疾病的折磨下离开了人世。
在什么也不懂的年纪,《茶花女》开启了我对情感的思索与憧憬。徜徉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中,体会着他们的甜蜜与痛苦,激动与悲愤充溢着我的胸膛。后来,我买了本《茶花女》。有一阶段一直翻阅。几年前,学校让我向全校学生推荐一本书,我推荐了《茶花女》。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真正的爱情使人崇高》。写文时,我早已过了爱情至上的年纪,因为是人生读的第一本书,印象很深,就拿来写就,当是纪念吧。
再读,爱情已不能轻易打动我,反倒字里行间读懂的父爱,读出的成全和责任,明白的独立人格和美好理想更能深入我心。责任、道义、成全使人高尚。人的一生不只有爱情,还有其他珍贵的东西,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要。在他人的人生里,反观自己,走好自己的路,这是我的阅读感受。
这一切,小田现在是不懂的。她沉浸在无知的痛苦中,丝毫不会明白“无知”是“有知”的动力,未知是求索的动因。每一个殚见洽闻、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都是凭借对知识、对外界的好奇,慢慢走上从无至有、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全知的探索之路的。
小田,你不知道自己拥有了多么美好的品质!
以谦逊平和的心态去学习,以思索探究的方式去钻研,以乐观积极的精神去生活。就因为“我什么也不懂”,所以我更要学得主动;就因为“我什么也不懂”,所以我更要钻研得深刻;就因为“我什么也不懂”,所以我更要生活得昂扬。这是我想对小田讲的,更是说给自己听的。
前两天参加初中同学女儿的婚礼,一帮同学聚了会。有人对教师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很好奇,好奇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们不明白,每带一个班级,每教一届学生,每上一篇课文,都以一种全新清零的心态去创造、去奋斗、去贯彻自己的想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要把这些感受讲给小田听。希望她都能听得懂!
小编语:
陈英老师,人淡淡的,笔下的文字依然淡淡的,读起来清新平实,但在这样优雅的文字下,却可以看见热切而真挚的情感与心灵。它上探古今中外名篇大家之心迹,下接课堂内外莘莘学子之渴求,赤诚育人。从“阅读”的有我,到“育人”忘我,她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用意几近“古圣人之心”。
苏中园区校能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程,这样的文字,幸甚之至!苏中园区校的学子,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上到这样的课程,遇到这样的老师,幸甚之至!
我们期待园区校老师、园区校优秀的学生家长、热爱教育的人士,能积极为本号投稿,在此看到同样有分量、有深度的文字,或谈人生、或说读书,或论教育,真知灼见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