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 Students and Parents

家长学堂 | 新学期,新起点,父母如何鼓励孩子为自己而学


      初一、高一新生进入园区校已经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新的学段,新的环境,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都面临着适应和成长的课题。而与此同时,许多新生家长们也在这段时间出现了焦虑和担心的情绪。在家长学堂发放给新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适应问题。针对家长们的需求,我校近期邀请到了家庭教育专家施英博士来为我校家长学堂开设了初一、高一新生家长专场讲座——新环境,新起点,父母如何鼓励孩子为自己而学。1000多人次观看了本次家长学堂场直播,直播过程家长纷纷有感而发,留言互动,反响热烈。


 
讲 座 嘉 宾


       施英,女,苏州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高等教育学专业(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苏州市心理名师、“星期八心父母学校”创始人。具有二十年一线心理教师的经验,先后获得苏州市师德标兵、苏州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苏州最美教师妈妈以及德育学科带头人、双十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最美公益使者等荣誉称号。



情境再现


情境一:

      初一的乐乐考试全班第三十名,回到家。

      爸爸:才考了这么点分?你是怎么学的?你小学考前三,现在考三十?你可真行啊!越长越缩了。

       妈妈:你对得起我和你爸吗?为了让你上这个学校,我们天天起早贪黑的容易吗?

       爸爸:你看人家洋洋考得多好,我怎么这么倒霉生了你这么个孩子?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乐乐:......

情景二

     高一的佳佳自进入高中起自信心大受打击。初中时受人仰视的学霸,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学渣,第一次考试的位比在80以外%。佳佳给自己订了个目标,通过一个月的努力,把位比提高到50%。但经过努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成绩没有丝毫起色,佳佳认为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都不如别人,再怎么学也看不到希望,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想上学了。眼看佳佳一蹶不振,躺平在家,父母既着急又失望。




      施英老师用两个情境再现启发家长思考如果你是乐乐你会怎么回应?如果你是佳佳的家长你又会如何回应?家长们纷纷在留言区互动。





       针对初一、高一家长普遍存在的对孩子学业焦虑的现状,施英老师在讲座中通过“寻找动力”“调整心态”和“重新学做父母”这三个方面,给家长提供了应对现状的办法。

















家长在线学习













 
 
 
家长学习心得


       小学成绩几乎均是满分,进入初中的几次考试分数有较大下降,家长比较焦虑,孩子也有点自我怀疑。学校组织的《新环境,新起点,父母如何鼓励孩子为自己而学》这次讲座是场及时雨。优秀同学的聚集,竞争的加剧,家长与孩子如何来应对这样的变化?如何用积极正面的心态来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何更有效的与孩子交流沟通?这些问题施老师的讲座都有非常好的解答,听了深受教育与启发,提高了我们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孩子的后期学习成长也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初一(7)陈子阳妈妈

       听了今天的倮,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开启他自己的人生征途!自从孩子成为一名初一学生以来,我们家便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第一个也是最持久的一个便是孩子对新环境适应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始学习有关孩子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也是在这过程中,我方意识到,紧张的不仅是孩子,可能首先是我们家长,是我们的隐隐担忧,被敏感的孩子捕捉到了,影响到了他,而孩子会本能的向我们倾诉来发泄他的不安。原本我为此发愁,现在看来,是他在努力适应新环境,那么,我也应该相信他并支持他。当然,知易行难,我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和孩子良性互动,要多学沟通技巧,帮助孩子,也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我们!  ——初一(2)班  陈瑞泽家长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不仅是孩子的,也是家长的,教育是灵魂的对撞,涉及到很多貌似简单,实际复杂至极的问题。但我们家长又经常以简单惯性思维对待教育,容易和孩子造成一种不对等,在责怪孩子的同时也为下一次更深的责怪埋下隐患。每个孩子以后都将成为家长,每个孩子不是复制家长的思维模式,而是有其发展和独立并独特的个性。所以听完课,我首先给自己解绑,自己的焦虑只能起到反作用,引导好和关注好足够,设立好教育边界,不能无休止的介入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以更好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观察思考,塑造健全个性和习惯,重视挫折教育。

    感谢学校家长课堂,让我们能多换位思考,跳出传统家长逻辑,以更健全的人格和更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祝家长课堂越办越好。  ——初一(3)班学生家长刘峰


    听完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深有感触。

    进入初中确实是个质的变化,不仅仅是作业量上,而对孩子心理上更是一个大大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已不再完全听命于父母,他们对外界越来越敏感和关注,也更加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此时怎样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问题及自己尤为重要。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仍然是他们的第一倾诉对象,此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讲完,这个过程中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和心理需求,不然第一次的倾诉就有可能变成了最后一次。在行为层面上,对于他们的不当行为,我们是有责任和义务去纠正并规范它。

    养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表扬,定期批判,我们要做的不是费力将孩子打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提供温暖的爱的滋养,让他成为自己最好的模样。   ——初一(5)班程曦妈妈


    我们要接受平凡。古人云“中庸之道”,芸芸众生,大多是平凡的,精英只是少数。我们自己就是一个平凡人,从事平凡的职业。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呢?我们要从孩子的平凡中,欣赏孩子的闪光点。只要孩子三观端正,有目标、有理想、肯努力,相信孩子未来会美好。

    我们要学会知足。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明明孩子已经优秀了,可是我们还会跟其他孩子比较。今天比这个,明天比那个,永远有比不完的事情,最后比出来的不是孩子的进步、家长的欣慰,而是孩子的自卑、家长的焦虑。反之,我们学会释然,学会知足,多看看孩子好的方面,我们的内心才能回归安宁和富足。

    作为一名高中生的家长,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我们家长。放下期待,接受平凡,学会知足,多赞美少批评,帮助孩子建立起学习目标,促进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我想,孩子无论是平庸之辈,还是出类拔萃。我们都只希望孩子平安喜乐度一生。   ——高一(1)班孙沈懿妈妈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听了家长讲堂施老师的课,我有了全新的视野。新环境,新起点,孩子更需要来自家庭的归宿感,父母的认同与理解。每天让孩子处于舒展的状态中,内心安宁,自然生发出为自己而学的内驱力。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不断地去探索、追求。父母好,孩子才会好。给孩子最恰当的爱就是最好的爱!   ——高一(2)班杨嘉熙家长


    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上的物质支持是充沛的,但是精神上却是十分贫瘠的,他们的生活环境是那么美好,不用担心物质的方方面面,那在学习这件大事上就极有可能会出现迷茫、无助: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谁?以后的目标又是什么?是否有必要拼劲全力去学习?!一部分孩子的心理已是躺平心态,因为生活上不缺啥,没有必要攀追!我们作为家长,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配合老师,为孩子在心态上把握好,为他们做好强大的后盾,并且能尝试真正的站在他们的角度不断地正确引导和陪伴。  ——高一(1)班徐之余家长
 



标签:
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