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类语》卷七十二:“我却不见雀,不知雀却看见我。”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从接受师范教育到如今踏入教育之门,夏丏尊老先生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班主任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爱”的前提一定是“关注”,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看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据说这22个字躺在教室后门上已经很多天了,前不久我才看见。“这群小家伙想干什么?”这确实是我的第一反应,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心声吧。
马斯洛在其提出的人本主义理论中指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自我实现的需要肯定得不到满足。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孩子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爱护,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更不用谈成绩、谈未来。
如果身边最亲密的人没有给他归属感、没有给他足够的爱和尊重,我们怎么能生硬的要求他交上一个满意的答卷呢?小胡同学渴望被身边的老师、同学关注、被家人关心,多么朴素的要求啊!我想只有主动愿意重视每一个孩子,在乎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切身感受到他们需要被“看见”的那颗纯真的心。
被“ 看见 ”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
“因材施教”大概是在我们少年时代的语文课上学习《论语》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的。今天,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再去看这句话,应该用这四个字时刻提醒自己,面对不同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他。每个孩子都值得被老师“看见”,看见他们身上的优点、看见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同时也看见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施教。
虽然小胡的学习成绩处于暂时的落后状态,但是我发现他在卫生方面非常突出,宿舍卫生成绩总是班级第一,经常拿到“文明宿舍”称号,更为可贵的是数次默默的志愿留下来做周末大扫除,于是在班委改选时我推荐他做卫生委员,用历次宿舍卫生成绩的大数据说话,以胡同学所在的宿舍为榜样鼓励班级其他同学认真做好宿舍卫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小胡的脸上多了一丝笑容,遇见老师开始打招呼,和同学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最难得的是,在去年学校举办奥体运动会选拔志愿者的时候,他主动找我报名。由于名额有限,我采取了抓阄的方式,为了鼓励小胡的积极性,我私心做了“手脚”让他抽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最后志愿活动也顺利的完成了。我想这就是被身边的人关注之后的胡同学身上发生的正向转变。
这一系列事件的经历也告诉自己,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他们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被爱护。看着越来越开朗的胡同学,我也是很欣慰。我想只要给予他们一点雨露,孩子们就能吸取力量茁壮成长。
这个平台属于每一个值得被“看见”的人
征集:发现那些应该被 “ 看见” 的人
今天小编推出删减版杜一老师的文章“看见的力量”。其实就是想借杜老师的文章发最后的这一个征集通告。
小编觉得,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不应该只属于那些已经在“追光”或者“聚光”灯下的“优秀者”,它还应该做一盏“灯”去照亮更多的人,照亮那些有理由、那些有必要被人们“看见”的人,让人们看到他们隐藏起来的“阳光般的”心灵,看到他们尚未展示出来的非凡的才能,看到他们在灯下、在人们的注视中正在逐渐绽开的“阳光般的”笑脸!“看见”就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就是学校和老师能给与的最重要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优秀家长如我们一样,去“发现”、去“看见”自己的孩子,他们“需要”,他们更“值得”。
江苏省苏州中学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以“看见”为己任的平台,期待更多老师、更多家长推荐那些值得被“看见”的人,相关资料和素材请以以下方式提供:
1、直接微信后台留言,与小编取得联系
2、发送小编联系信箱:7273559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