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在千年府学的苏州中学本部,还是在现代化的苏州中学园区校区,同为2022届苏州中学高三学子,同处于疫情下的封闭式校园中为同一个梦想拼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争分夺秒,为梦想冲刺。不必贪恋半山腰的风景,我们的目标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我各自努力,终会顶峰相见!
雨后的清晨
苏州中学园区校的校园中
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
两个校区的高三学子
一起仰望同一面国旗
讲述同一个梦想
劈开风暴,拥抱晴空
——本部高三(1)李一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三年前,我在入学的升旗仪式讲话上听到了这样一幅对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生在世,要八戒更需悟空”现在想来,后半句我大概是没做到,而前半句,反而以“封闭”的形式得到了实现。
在到达园区校的第一天,我们就成了不能张开翅膀的鸟儿。疫情是一个大笼子,处在封闭的状况之中,我们的自由自然是受到限制的。与外界联系减少,生活单调,环境陌生......种种不确定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要部分。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我们是不是获得了探索自我的可能呢?
于是,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处境后,会发现其实情况并非那么糟糕。园区校的食堂的饭菜挺好吃,新搬进的宿舍有着一直期待的书桌,老师们二十四小时陪伴答疑,同学们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在极端的不确定之中,每一丝生活中的温暖都会为我们带来感动。
“苏州中学学生应当有转移环境之能力,而不为不良环境所屈服”。应该坚信,我们不是笼中的囚鸟,而是时刻向往飞翔的雄鹰。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向往飞翔的心灵,可以克服封闭带来的不便与不适。在封闭的环境中,或许现在的我们是疲倦的,辛苦的,然而我们的本性是进取的,转移环境才是我们能力的体现。鹰的哲学始终只能是勇敢的进取。我们是鹰,而鹰,终究是不能被锁链束缚的。我们的双翼注定要劈开风暴,拥抱晴空。我想,在离高考只有42天的现在,做一只鹰,勇敢的搏击,飞向更高的晴空,而不为任何不良环境屈服,是封闭给我的最好一课。
最后,以普希金的一句诗做结,也愿大家能够永远自由,永远飞翔我们原是自由的鸟儿,飞去吧——飞到那乌云后面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做伴。
破茧
——园区校高三(4)班黄天馨
伴着十八年前的一声啼哭,我们在非典笼罩下降临于世界;今天,我们因疫情被封闭在校园里,伴着朗朗书声共赴高考征途;而四十天后,我们终将迎来“破茧”时刻,飞向更为广阔的天空。
在疫情肆虐的茧房里,我们经历着许多“生长痛”:是对封闭生活的不适,是对远方家人的思念,是对漫漫前途的迷惘······
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陀思妥耶夫斯基即使被捕也坚守对民主与自由的追求······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们:人生,就是在沉痛中那一份达观不屈的逆境重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考验我们的品格与智慧,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完成生命蜕变,破茧成蝶。
席慕蓉说,“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但疫情给了我们放慢脚步书写青春的契机。我们可将青春绘成梵高的《向日葵》与《星空》,可将青春谱成贝多芬的《田园》与《英雄》。我们正用指尖下的一张张试卷与时间做一场博弈,与未来做一个交换:换一个热烈而灿烂的夏天,一个光明而闪耀的前程。我们可以将青春书写得更从容、更深沉。生命是能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顽强,亦是“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博大,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我们所应当做的,只有拼尽全力,破茧而出,不留遗憾。
一个人应当有一个梦想,心才有栖息的地方。十八岁的少年们,有梦可做,有路可走,愿我们以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的勇气完成青春之蜕变,飞向属于我们的天空。
晓色云开,春色人意
——园区校高三(4)班史儒
大家好,我是园区校高三(4)班的史儒
宿舍窗外有一树玉兰,看着它花开了又落,如今已是一树新绿。今天,是我在园区校的第20天。燕子掠过长空,捎来一封名为青春的信。
最近爱读汪曾祺,老头儿笑着对我说:“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好天气”。在这个封闭的校园里面学着认识自己,取悦自己,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是成长特殊的必修课。而我们有幸在这个春天里同春天一道生长着,又何尝不是最顶级的浪漫,最无边无际的自由。红墙内的青春被写在春和景明的岁月里,时光在以最温柔而又最无可辩驳的方式倒数着,倒数着盛夏的暴雨,六月的别离。
可至少现在我们还在一起,右手边是熟悉的侧脸,耳畔是熟悉的声音,连翻过一张卷子的频率都如此一致。我们的时间被拉扯得好长又好短。用光的笔芯、填满的试卷、一场接一场的考试和体育课上晒着太阳难得的喘息,像是永远也没有尽头。可以尽情大笑、玩闹,汗水和泪水一齐滴落在纸上,书写着少年的坚持与勇气。青春永远如此鲜活动人,永远有希望,永远不畏惧。
“曾以为走不出去的日子,现在都回不去了。”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里如是说道,竟与现在的我们无限相似。突如其来的疫情为青春的诗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夜雨巨浪中海上的一艘小船,却因为那么多的努力得以亮起一抹暖黄色的灯,在风雨中无畏而无惧地直挂云帆,共济沧海。是晨光熹微里已经准备好早餐的食堂工作人员,是无论何时都“欢迎光临”的老师,是父母隔着栏杆不舍却又坚定的一眼,正是这些默不作声的温暖,支持着我们无所顾虑地拼尽全力。
于是就这样继续奔跑下去吧,满怀爱与梦想,奔向六月的高考考场,以汗水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灿烂与盛大。
2022的这场疫情,
带给了我们值得铭记的成长记忆。
全封闭管理已两周有余。
欢笑、感动和爱在苏中和西马校园里流淌。
疫情挡住了我们相聚的脚步,
却挡不住老师们的坚守与担当,
挡不住初高三学子的努力与拼搏,
挡不住你们的踔厉奋发,追求梦想。
这就是我们的高三,
在青春中并肩作战,
在默默支撑中全力奔跑,
各自努力,顶峰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