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突如其来的疫情,苏城学子转为线上学习已有两周的时间,孩子居家时间变长和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给家庭教育带了不小的挑战,例如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孩子自律不足,网课效果不佳;亲子沟通不畅,亲子矛盾日益升级等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难题。近日,园区校家长学堂举办线上专场讲座——疫情期青少年居家学习常见问题调适和应对,助父母智慧应对,近1000人次观看了本次家长学堂。

讲座嘉宾:吴正言
■精神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苏州市心理健康协会秘书长
■苏州市心理救援专家组副组长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兼职教授
■苏州市广济医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
本期家长学堂重点内容回顾
身心放松篇
想到网上负面新闻就心慌,怎么办?
在疫情仍未完全得到控制的特殊情况下,看到负面新闻感到心慌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你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保持理性客观认知。
■学会呼吸放松。
■控制浏览负面新闻的时间和频次。
学习考试篇
离高考、中考越来越近,太多知识点要掌握,来不及准备了,怎么办?
这种担心对于备考学生来说是非常普遍的,大家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其实,中高考成功与否,考生比拼的不是学习时间,而是学习效率。对考生来说,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我们要在提高效率上好好地下功夫,把握记忆规律,掌握记忆策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孩子习惯了假期的慢节奏,无法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怎么办?
居家学习,孩子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暴饮暴食、晚睡晚起、无节制地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对此,专家指出巧用SMART原则树立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学习状态。
S(Specific):目标明确、具体;
M(Measurable ):目标可衡量;
A(Altainable):目标可实现,要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目标
R(Relevant):目标与当前角色相关;
T(Time-based)目标有时间限制。
看到许多人在为抗疫而努力,我一直在想,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许多同学都有“长时间放假在家感到无聊、不知为何学习”的情况。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学习动机”,是激发并使行为指向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状态。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与自我成就感密切相关。
(2)受到焦虑和害怕情绪的影响。
(3)需要合理目标和有计划的行动。
同伴关系篇
同学之间貌似不如以前那么亲近了,怎么办?
■换个方法,主动交流。即使不能见面,也可以加强在线联络,分享生活中的心情和趣事。
■直面问题,不胡思乱想。与其自己胡思乱想,不如坦诚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搞清楚是否是自己想多了。
家人对自己生活方面事无巨细,各种唠叨,怎么办?
■坦然接纳。可以在网课之余和同伴聊聊天,宣泄一下自己的心情。
■真诚沟通。疫情对家里的所有人而言,都会有产生无形的压力,大家可以坐下来一起聊聊最近的心情。
■专注学习。可以一边对关心我们的人说声“谢谢”,一边专注地去做自己当心能做的事情。
家庭亲子篇
孩子在家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引起家庭冲突,怎么办?
■孩子怎么做?
(1)科学合理安排娱乐与学习。
(2)尝试改变跟父母沟通的方式。
■家长怎么做?
(1)积极接纳,换位思考。
(2)转移兴趣, 促进亲子关系。
(3)利用现代化技术,有效管控。
把孩子留给年迈父母,内疚、自责,怎么办?入标题
现代社会中双职工家庭是普遍现象,平日照顾孩子本就不易。受疫情的影响,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
■感恩父母的支持。家长与其内疚、自责,不如转化为对父母的感恩。
■利用科技工具。家长利用监控摄像头协助管理,利用视频语音工具协助陪伴。
■和孩子协商制订学习和活动计划。父母、孩子一起商定如何督促计划执行及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
■适度开展家庭共同参与的活动。有意地安排一些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参与的互动游戏或互动。
家长学习心得
对于本次吴正言主任讲述的问题中的“学习动机”的认知问题。我对此还是深有感触的。源于孩子对学校、对老师的认知,我们孩子目前阶段的学习目标就非常明确,中考后争取继续留在苏中集团内上高中,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孩子的态度也体现到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也就是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这源于学校和老师的认真负责,教育引导。特别是班主任章老师,每天都陪孩子到很晚。
看完本次讲座,很高兴自己的孩子基本不存在吴主任所说的那些症状。心理默默的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何其有幸能在园区校,何其有幸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初三(1)班朱迅家长
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防止孩子沉迷网络
在目前情况下孩子们每天在网上学习,手机和电脑都是学习要用到的。家长不能完全的放任不管,也不能如临大敌,监管太严孩子也会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可以事先与孩子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同时,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 ——高一(1)王瑞滢家长
通过吴主任的课堂讲解我认识到,自己要不断学习,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换位思考,与他们交友谈心,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面,要全身心的用行动来引导孩子,我会努力去做到。以前对孩子喜欢唠叨和说教,这样更让孩子反感。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内心无比的焦虑,正因为我的焦虑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让孩子胆小不自信,是班主任李老师帮我疏导心理,鼓励我放平心态,对孩子少唠叨多鼓励,现在和孩子沟通比以前顺利多了,谢谢李老师的指导!谢谢园区校领导提供的这个平台,让我体会了很多,更让我意识到孩子的不足正是做家长的失职,所以我们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努力学习,共造美好未来。谢谢! ——高二(4)杨最冯家长
管理好自己情绪很重要,不必过度焦虑,对孩子的管理要做到温柔而有边界。需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导孩子,赢得孩子,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自我修行的过程。对于我们和孩子来说各自扮演的角色都是第一次,给自己和孩子都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指责,一起感受成长的过程吧!! ——初一(1)茅渊铭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