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校如家 Logistic Service

教育变革 其势如潮丨校刊《园区苏中》金秋上新



 
《园区苏中》本期封面



    金秋新刊,墨韵含香。新一期校刊《园区苏中》即将与大家见面。本期开卷,园区校王建华副书记撰写深度长文《教育变革,其势如潮》共勉园区校人:

    "近年来,教育之变革日深,其势如潮涌,我们每一个教育人身在其中,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在这里,看见园区校教育生态。翻开新刊,一起碰撞思想火花。更多精彩的内容,一起开启阅读之旅吧……
 
 
 

1 专题丨聚焦生态主题



 


 

2 专题丨课程规划与教学研究

 
文章


基于言语形式的专题式阅读教学成果报告

孙晋诺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孙玉兰



让“角色”来“对话”
实现思政教学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单伟峰

 
 

3 学生丨章子恬园


 
 
 

新刊目录

 
 

卷首语

 

教育变革,其势如潮
 

王建华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在教育改革领域,这一论断尤其贴切。小平同志曾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多年来教育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教育积淀问题日趋严峻,特别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人才需求更加急迫。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之变革日深,其势如潮涌,我们每一个教育人身在其中,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教育的社会性质更加明确,强调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长期以来,在教育中我们更多想的是“教什么,怎么教”,但是我们恰恰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思考不够。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不管是思想政治课还是其他学科类课程,在教学中都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教师首先要自觉坚持“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加突出,强调坚持育人根本任务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中重“教书”,轻“育人”。“育人”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今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的统一,而“育人”是本。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强调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老师在教学中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教学内容之中。“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强调坚持教育道路自信

    长期以来,我们积极学习西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强调学习西方优秀科学文化成果。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世界眼光”,忽视“中国心灵”。今天,我们更加清楚意识到在“放开眼孔”的同时,必须首先“立定脚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照搬别国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探索更多符合国情的办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教育的人民立场更加坚定,强调坚持教育惠及大众

    长期以来,在教育生活中存在“精英”教育倾向,强调培养“绅士和淑女”,甚至一些老师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陈腐观念激励学生进取。教育脱离群众,教育脱离生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天,我们在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理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创新意识更加解放,强调坚持现代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教育改革一直是“进行时”,从来没有成为“过去时”。但是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素质教育”,都停留于书面和口头,缺乏实际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前,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推进到这个阶段,矛盾和问题更多地集中到抓落实、见实效上。我们要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从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教育的问题导向更加深化,强调坚持立足破解难题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众多现实问题,比如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失,“中国巨婴症”、“时代空心病”并存,抑郁高发;比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体质下降,教育“内卷”。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际竞争格局和国家发展大势,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角度考虑人才培养,明确教育发展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教育迎难而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坚持评价导向改革,坚持标准制定在先。相信通过把教育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一定能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封二:2022届初三2班



封三:学生邵子墨

    仔细看来,今天的教育变革其本质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有效落实,在教育变革的大潮中,我们判断一切教育问题是非对错的准绳就应该是党的教育方针,符合的要坚定不移去做,不符合的要坚决杜绝。教育变革,其势如潮,你我当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
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