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园区校学子,中文英文都不在话下,双语的能力是棒棒的!其实,西马学子不仅双语能力强大,说起“三话”来也是非常自如!
在刚刚举行的市直属“三话”(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比赛中,我校初中部学生的表演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高中学生的节目也在直属高中组比赛中成功出线,双双晋级苏州大市决赛!
“三话”是“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的简称。
苏州市为了推广普通话、
科学保护苏州方言,和谐语言环境
而举办的“三话”比赛,
是每年秋天的学生的盛事。
要想在比赛中胜出,非得有两把刷子才行!
三话”要比啥?
“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光发音标准是
远远不够滴!
“普通话”比的是普通话经典诵读水平,
“苏州方言”和“英语口语”,
要通过讲述、表演、说唱等形式,
反映苏州地方文化、百姓生活习俗、园林经典介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集体展示中还必须有一篇红色经典诗文,
这就对节目的创意提出了挑战。

简而言之,
“三话”比的是语言的运用、文化的积累,
还有舞台的表演,节目的创意。
剧本创作
初一同学的剧本主要述说了德威学生来园区校西马博物馆参观的故事,园区校学生热情地向德威学生介绍了湿地文化以及苏州文化,如校园中活跃的针尾鸭、苏州古城农家居所等。剧尾的一场小情景剧也让德威同学大开眼界,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影响之大。
高中同学创作的剧本表现了国外留学归来的小凡带着她的外国男朋友回国见“老苏州”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担任剧本创作的初一年级董祎刘同学说,我们写这个剧本有两个主要的理念:一是更好地弘扬苏州文化,让在现代化环境下的学生们感受到独特的姑苏韵味;二是体现中外两校学生深深的友谊。
直击现场
比赛现场,小凡一家人一同去逛狮子林,面对灵动的太湖石,大爷向外国小伙子介绍,“这就是Taihu的Stone(太湖石)!”引起现场阵阵笑声。
在高中组团体比赛中,同学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歌颂建党百年取得的成就,用地道的苏州方言讲述苏州的地方文化,用流利的英语口语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三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共同展现西马学子的风采。在之后的个人答辩环节中,孔燚同学和三组评委对答如流,尤其在苏州话方面表现突出,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在初中组同学以“西马博物馆”为主题的表演中,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园区校同学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将西马文化由内而外地表达了出来。在评委提问环节,答辩选手被评委连连夸赞,尤其是那一口地道的苏州话,连台下选手都不禁拍手叫绝!
参赛团队
在张娴、李畅、孟吟秋老师的指导下,初一年级的施加成、董祎刘、杨舜泽、顾翀、张星源、华思涵、赵思亿、金宸昊、李维多等同学出色完成了剧本撰写、现场演出及答辩环节等任务。
感谢热心家长对演出的大力支持!
高中比赛的指导老师为徐学、孟吟秋老师,参演人员为高二年级部的孔燚、黄芷怡、陈博、何雨凡、吴周昊、凌竹君等同学。其中孔燚同学作为主要选手参加个人答辩环节。同学们团结协作,精心准备,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赛感想
初一(5)班 董祎刘
这次三话比赛,给了我一次更深入地学习苏州文化以及西马文化的机会。也就像一句台词中所说的,”Since the birth of new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ve reall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ing people’s lives.”我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初一(2)班 顾翀
第一次参加三话比赛,我是既紧张又兴奋。我们用一个半月时间进行排练,我十分享受这个和同学们共同奋斗的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
初一(2)班 张星源
第一次参加“三话”比赛,受益良多。三种语言碰撞的火花,是那么的绚丽。一堆小伙伴的通力协作,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在舞台上大放光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三话”比赛,我深入了解了园区校厚重的历史,博大的文化。决赛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台上的每一分钟,都是用同学们的辛勤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在比赛前的日子里,同学们认真撰稿、积极排练、精益求精,努力让台上的每一分钟都完美无暇。11月中旬,园区校同学们将参加苏州市决赛,预祝西马少年在市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话比赛
叙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