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申报学校答辩会成功召开
2021年9月28日下午,“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申报学校答辩会在苏州中学园区校成功召开。
本次答辩会是“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启动以来的重要活动,由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设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指导中心办公室)承办。苏州大市70所申报学校进行项目答辩,并通过项目答辩、现场考察、综合考评等方式确定首批“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项目学校”。
担任此次答辩会评审的专家有:苏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徐洁,苏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沈荦,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陈军辉,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居民,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朱晓旭,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吴铁钧,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付亦宁,苏州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伏玉琛,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少年信息与智能教育专委会秘书长佟钢,全球青少年图灵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毛佳昕,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委员龚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专委会专家王斌斌,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秘书长朱佳等。
来自苏州大市的70所申报学校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参加答辩。项目答辩于9月28日下午,29日全天分6组进行,每半天2组平行进行。申报学校在答辩中展示本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实施情况并突出特色内容、介绍硬件设施情况以及下阶段推进计划。评审专家组对学校课程项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背景链接
“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启动!
项目背景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期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2020年,苏州作为全省唯一入选教育部十大“智慧教育示范区”。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部署,加快推进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提升青少年信息核心素养,探索中小学校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促进苏州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2021年8月,启动“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
建设目标
“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将致力于全市范围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为纲领,以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感、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内容,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苏州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打造苏州人工智能教育高地,为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组织架构
本项目由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科协联合主办,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科协以及项目校具体落实各项工作,是一个集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育科研部门、基层学校等多方力量支持配合协同推进的体系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系统工程,运行原则是:行政推动、课程引领、高校参与、学校实践、整体提高。
项目内容
“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有哪些亮点?
1成立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指导中心
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指导中心设在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具体负责计划的推进和组织实施。每年组织项目学校召开年度专题研讨会,商讨核定年度行动白皮书。
2组织开展项目学校申报
根据《关于启动“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的通知》(苏教基〔2021〕20号)安排,将组织全市70所申报项目学校进行答辩,最终确定首批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项目学校。
3共建、共享教育课程资源库
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对接,邀请专家团队参与相关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提供人工智能方面丰富技术优势及科研资源。建设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范式。组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素养网络平台,形成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打造青少年科技偶像、宣导榜样的力量,提供学习路径的指引,共享高层次、多维度的教育资源。
4专项建设师资团队
结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要求,开展专项培训。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苏州大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等单位,开展系统化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我市人工智能领域高素质、可持续的师资梯队。
5每年常态开展人工智能竞技活动
开展数字公民人工智能专项赛,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的综合性研究课题,选拔人工智能专项人才,对接高校人才选拔观察;开展数字公民AI编程赛,通过多种比赛形式,普及计算思维入门、人工智能进阶、计算机伦理等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内容。开展科技训练营、科技创新体验交流等科普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技人才社群网络的互动与共同成长。
6对接全球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优秀项目
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将组织项目学校参加全球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公益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共享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共同探究青少年人才“政府-高校-社会”的贯通式培养模式,构建系统化的科技人才选拔机制。
背景链接
园区校不断探索“数字公民”人才培养
“数字公民”人才培养
苏州中学园区校自2020年起,开始了“数字公民”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尝试,在初二、高一年级和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开设了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计算机思维引导、编程进阶提升、大学先修课程等领域,逐步建立了以课程基地为核心、联盟校协同执行的工作机制,取得了课程高标准、内容详实践、区域广辐射的良好效果。
获批市级课程基地
2020年7月,我校的“CC平台支持下的‘数字公民’课程基地”(简称为数字公民课程基地)经苏州市教育局批准成为市级课程基地。
壮大数字公民课程基地联盟
签订课程联盟协议,向苏州市8个区域30余所学校推进不同层次的AI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辐射各级学生上万人,半年内学生累计完成编写程序代码超过300万行以上。
承办苏州市青少年科技节
2020年11月,课程基地承办苏州市青少年科技节的AI编程活动,吸引来自苏州30多所学校、6个区县的2000多名孩子参加科技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联手全球青少年图灵计划
2020年12月,数字公民课程基地及联盟校与全球青少年图灵计划(由中关村管委会发起,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公益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共建共享人工智能课程,共享全球青少年图灵计划中多个高校的人工智能学院的教育资源,着力研发适应苏州本地教育环境的特色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推进数字公民平台建设
2021年5月,数字公民课程基地建设的数字公民官网正式上线,在网络空间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素养平台,形成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
提档升级为“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
2021年8月,“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启动。成立苏州市青少年数字公民培育计划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具体负责计划的推进和组织实施。
数字公民
意义非凡
苏州少年
你,准备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