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校歌给党听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少年永相函》
长三角四地教育联盟校歌联展
2021年建党百年,我们唱响校歌给党听。
学校校歌、校徽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表征,是全校师生、校友认同的声音和符号,是学校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是学校美育的一种媒介。
唱响校歌,重温学校发展轨迹,展示凝聚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校徽,展现学校的精神图腾,增强师生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校歌的教育作用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在唱响校歌的活动中引导师生在知校爱校中厚植家国情怀。
2019年10月31日,上海普陀、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安徽芜湖长三角一体化四地教育联盟成立,标志着长三角四地教育一体化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四地教育事业发展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共同进步,形成更高质量的多姿多彩、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
学校简介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5亩。学校秉承苏州中学办学传统,倡导多元共生、价值尊重、人性完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拥有4位正高级教师、5位特级教师、46位学科带头人,复合人才多,整体教学水平高,历年中考、高考成绩优异。学校地处优美的湿地环境之中与国际学校深度融合, “湿地文化课程”和“地球学习村格局”相得益彰,国际升学成绩卓著。
目前,学校拥有省级课程基地1项、市级课程基地2项,市级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项。“湿地文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荣获 “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湿地文化”成功申报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二类推广项目。“西安交通少年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荣获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先后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排球特色学校、苏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称号。
校歌的故事
这首歌是学生写的属于他们的故事。词曲均为原创,作者均由在校学生独立创作完成。
歌曲两位主创同学戚灏千、朱力扬
歌曲的旋律部分灵感来自校园美丽的湿地,来自快乐的校园生活,来自师生、生生间的爱。木桥上鸟鸣的清脆变换,草丛中虫叫的窸窸窣窣,斜塘里鱼跃的清涟乍动,还有樱花树上的风铃叮当,丛丛芦苇的沙沙低语,风过雨落的轻吟浅唱,当然,还有清晨时府学里的朗朗书声,下课时同学们的嬉笑打闹,球场上拼搏的阵阵呐喊,课堂上教师们澎湃的讲解,剧院里乐声的起承转合。
而在词的创作中,同学们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了苏州中学园区校的前世今生。从“私立弘毅中学”到“淞阳学圃”,从西马情怀的辽阔视野到道山学海的人文荟萃之地,字里行间书写了苏州的悠久文化历史与幽美自然环境:从刺史韦应物到凤里街的高启再到开山之祖范仲淹,从泱漭湿地到西马斜塘再到凤西亭——一众同学少年,在这里共同学习、嬉戏。当第一缕阳光划破深邃的黑暗,迎着熹微的晨光,姑苏城东南角里,薄雾悠悠地从清潭之中升起,笼罩着港田路之上的园区校。我们唱着“港田晨光熹,府学姑苏南,清潭润泽起晓岚”,唱出一首“少年永相函”。
校歌感言
张昕老师:《少年永相函》这首曲子唯美动人治愈,百听不厌,感觉作曲者非常专业,就像是音乐大师级的水平;歌词不仅古汉语文字功底很深,而且对苏州中学及园区校的古往今来很有研究。
闻一波老师:歌辞虽较古拗,不类时下俗腔,溯道原出府学,亮点毕竟淞阳。少年才情沛勃,融通九州三洋。虽由五线谱就,实我汉音悠扬……就这样吧,多说无益,代作颂辞了!
戚灏千同学:通过这首歌我仿佛听到了晨时校园里的朗朗书声,同学们的嬉笑打闹,球场上拼搏的阵阵呐喊和课堂上老师们澎湃的讲解。
王天浥同学家长:园区校在孩子们眼中,或许就如槎轩之诗"一轩清甘朴,万舸去还归";或许正如梦得先生的雅室"皆鸿儒无白丁";或许就是《白虎通》中的辟雍。歌曲在耳畔响起,曲调如泉水叮咚,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仿佛看到孩子们从稚气懵懂,走向成熟稳重。少年们的歌声诚挚动人,款款诉说,诉说着西马学子执着豁达,无畏臧否,诉说着西马学子诚勇弘毅,科学探索。歌曲唱出了对母校的无限深情,唱出了少年的凌云壮志,隐隐间还透出少年再会归来的约定。西马学子果然强悍!
戚灏千同学家长:前奏响起,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希望、温暖的气息。一开始的旋律清新自然,仿佛讲故事般娓娓道来,歌曲高潮处的涌动,犹如西马学子在奔跑,披荆斩棘、奋发努力!古风的歌词,姑苏城的缱绻隽永跃然纸上,这一幅美好的画面化为袅袅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陆睿晔同学家长:校歌《少年永相函》以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将校园情、少年志,姑苏府学之路娓娓道来。回首往昔、展望未来,如汩汩清泉浸润心田。
03:41
点击观看视频,了解学生原创校歌创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