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7年成为苏州市“全科专题阅读”课程基地。我们奉行的是大阅读观,读书,读人,读社会,读天地自然。在我校周一升旗仪式上,“读懂文学的语言”、“读懂艺术的语言”、“读懂科学的语言”校本阅读课程三部曲最后一辑——《科学眼》正式发布。本书的作者正是我校,少科(2)班班主拔尖人才项目的负责人任秦江老师。
如何打开一本书
阅读有很多方法,比如略读、细读、精读、泛读,至于选择哪一种阅读方法,关键是看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一、目的
1.以消遣为目的
消遣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寻找一些简单的乐趣,那这时读书和玩游戏就没有什么区别。比如《盗墓笔记》《斗罗大陆》,很多人在工作间隙用手机看一看,不就是消遣么?
还有一些推理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武侠小说等,写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供人消遣的。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拉倒,毕竟就是打发时间嘛,读不读完,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开心就可以!这样的书一目十行,略读就可以了。
2.学以致用为目的
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目的是想获得切实的收获,比如掌握一项技能、学会沟通、学会时间管理等等,就是学以致用。我们经常说,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在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典型的学以致用。
比如,你执行力不够,有人推荐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专门讲执行力。你带着问题去读这本书,因为你想解决问题,这时你兴趣自然就上来了。如果事先没有问题,同样可以带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去读书。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书中遇到启发性的知识,要迅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的书你可能需要细读。
3.精神享受为目的
当我们在阅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时,更多地是内心获得满足感。
所谓阅读的精神享受,有很多种。我们可能会感到灵魂深处那种清晰的共鸣,或者到作者创造的精神世界中冒险,或者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意义,等等。
精神享受没法具体定义,也不用定义。你不需理解它,它会自然的到来。我们只需要感受它,享受它。爱不释手大概就是说这样情形吧。这样的书需要精读。
4.满足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
这类书籍大多是科普型或专业型书籍,它能让你了解这个世界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系统性、知识性强,需要一定知识储备。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正是科技不断进步、知识边界不断拓宽的动力源泉。这类书需要反复精读,需要大量演算、做大量笔记。
读书和做人一样,要积极。做个积极的读者,意味着边读、边问、边答,其实就是要多动脑。那么,到底如何读一本书呢?
二、怎么读
第一:审问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总览全局地“审问”。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第二: 慎思
主题之下,这本书有哪些具体的想法和观点,这些想法和观点是怎样表达和陈述的呢?这就是“慎思”。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慎思”。
第三: 明辨
学问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这本书讲得在理吗?是全部有理,部分有理还是胡说八道?读书得道,只有靠自己,你得自己判断是非曲直。这就是“明辨”。
第四: 笃行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意思。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如果“审问”、“慎思”、“明辨”的结果是这本书里所说的内容令人收获较少,那么这本书就与我关系不大。如果“审问”、“慎思”、“明辨”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要照着做。这就是“笃行”。可见,读好一本书,关键在“问”,更在“行”。因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第五:博学
主题阅读就是在同一个领域,博览群书,并推进自己或人类在某个认知领域的知识边界。这就是“博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原话出自《中庸》。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执行。
总之:读书是从“不懂”到“懂一点”的自我提升法门,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认知、提升德行和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最后,说说我这个还算不上书的小册子《科学眼》。
科学眼,顾名思义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我们周围的事物,比如看到湿地里游泳的鸭子,我们想的是它向前游动的力来源于哪里?除了鸭妈妈给了一双具有游泳天赋的脚之外,它还有哪些游泳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它去参加中考游泳能得到多少分?
再比如看湿地边的那双脚的雕塑,我们是否可以判断他穿多大的鞋,根据脚的大小推算他的身高,测量他身体倾斜角度,推算绳子给他的拉力,各个力的力矩;如果以这个姿态奔跑,需要多大速度才能不至于倾倒等等。
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我们接触的世界,就是要不满足于眼睛所看到的直观的感知,而且还要能够透过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这个册子,虽然改了好几遍,我仍然不满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不够平滑,有些地方还词不达意,如果你仍然喜欢读这本书,那是“亲学生”,把它读出“肉味”你一定会有收获。如果你不喜欢,那就看看。 ——《科学眼》作者秦江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要解决不断增多的阅读内容和继承、掌握这些内容困难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提高阅读能力并非坦途,无论你现在是初一还是高三,阅读是所有学习活动共同的基础,知难而行、化难为易。
“百学先立志、勤奋出天才”,希望同学们树立坚强的意志,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阅读的“高原反应”,跃升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