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校如家 Logistic Service

一起来听西马斜塘的歌声!学生原创校歌来啦!


    4月10日,在苏州中学园区校举行的2021寻春之旅课程体验活动中上,一首名为《少年永相函》的学生原创校歌通过现场演出和直播的形式从校内传到校外,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鲜为人知的是,这首学生原创校歌不仅是在此次活动中首次公开演唱,其作词作曲也均由苏州中学园区校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学生完成。



打开微信公众号,欣赏歌曲演唱

 

    学生自己给学校写校歌!这首特别的学生原创校歌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这群少年班的孩子,又是怎么看待这首由他们创作的歌曲呢?故事吸引了《现代苏州》记者,他们独家对话了学生原创校歌的主创人员及指导老师,一起讲述《少年永相函》背后的少年故事。


一起来认识一下

苏州中学园区校这首学校原创校歌
《少年永相函》的主创人员吧!

指导老师:苏州中学园区校 西安交大少年班 班主任 秦江

 

作词:苏州中学园区校 西安交大少年班 学生 朱力扬



作曲: 苏州中学园区校 西安交大少年班 学生 戚灏千




如何想到去创作校歌的?


    朱力扬:我平时很喜欢诗词歌赋,也会写一些东西。一开始是只想着去创作一首歌曲作为班歌,后来不断完善打磨,成了现在的校歌。在创作校歌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以保证其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比如“义博文,槎轩诗,希文词”一句,义博,是曾任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字,而槎轩是明代第一大诗人高启的字,这两位均居住在园区校现址的附近,而希文是苏州中学开山祖师范仲淹的字。这首《少年永相函》,无论词、曲,都来自于我们苏中的文化历史,园区校的国际视野与融合特色。

    戚灏千:其实开始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当时想着以苏州中学本部的校歌作为基础,仿写一首易于传诵易于记忆的班歌。我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苏州的,发现苏州跟其他城市完全不一样,这里有着江南水乡平缓的气息,所以我们就想创作一个更平缓、更恬静的、易于传唱的歌。后来了解到学校有开放日活动,就想把它扩成一个更长的、能发布出来的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又加了一段歌词,变得更加完善了。

     秦江:其实这不是少年班创作的第一首歌,以前还有一首《少年游》,是前几届的学生创作的,这首歌也很好,词曲和配乐都是孩子们自己搞定的。少年班会乐器的孩子很多,但是会谱曲的不多,这一届是我接到的第二个有会谱曲孩子的班级。写歌这个事情我一直想做,后来就跟学生们聊起这个事情,就这样聊起来了,决定要创作一首班歌,但后来发现园区校还没有校歌,我们就想着,创作得好是不是可以变成校歌?接下来我们写出曲子后,跟苏州中学本部相比也好,跟江南的气质相比也好,还蛮契合的,学校领导也很支持我们去尝试。一开始,我们还没有伴奏,就想怎么配乐,想找专业老师来指导一下。后来歌曲逐步完善,我们就开始推,从班歌到校歌,越来越成熟。因为我的想法很简单,过去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请专业人士来作词作曲的,如果这个校歌是由学生自己来创作,学生们在这个学校学习、生活,情感融入到这首校歌里,并能够一直传唱下去,我觉得意义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很多文化应该由学生来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校歌才是真正的校歌。
 

作为一名非音乐专业的中学生,你是如何为校歌谱曲的?


    戚灏千:我平时挺喜欢音乐的,有时候突然遇到或想到有我喜欢的旋律,我就会立刻涂在演草纸上,平时就积累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不成段落的内容,想到写这首歌曲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我原来记录的那些内容里面,选取了一个比较契合环境的一个头。这首歌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先有曲,后有词。而曲子的灵感其实是来自园区校。我特别喜欢学校的西马湿地, 树丛里鸟鸣的清脆变换,草丛中虫叫的窸窸窣窣,池塘里鱼跃的清涟乍动,还有樱花树上的风铃叮当,同学们的嬉笑打闹,风过雨落的低吟浅唱,我走进了园区校,听见了园区校,所有的音乐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这首歌就是园区校给我的感觉,我只是把我听到的声音全部注入到了这首歌里。
 

能不能谈谈当时创作的一些情形?



   朱力扬:我们当时先用钢琴弹了一遍,然后对着伴奏开始填词,填词以后看能不能唱,如果能唱了,我们5—6个人组成小组。

    戚灏千:当时是我弹的钢琴,可我合声部分弹得不是特别好。我妈妈是音乐老师,我就让妈妈帮我又弹了一遍。

    朱力扬:那个时候还只有一段,我们就这样熟悉了一下歌词,由5-6个同学试唱了一下,感觉效果还可以。

    戚灏千:然后真正认为这个歌可以往上推的时候,是秦老师帮我们找的伴奏。当伴奏出来以后,大家跟着伴奏一起唱,感觉就更好了。
 

你们自己创作的歌曲成了校歌,心情如何?


    朱力扬:我们很高兴。因为给学校留下了些什么,算是雁过留声了吧。

 

我看了歌词,发现有些字比较生僻,有没有信心让你们创作的校歌广为传唱?


    戚灏千:如果专门去背诵歌词,我感觉意义不是很大。其实朱力扬写校歌的时候,每一段都有它独特的意义,还有一些古代的韵味。

    秦江:这首歌里有苏州中学的色彩和文化,也有园区校独特的元素,内涵和外延比较丰富,因此它跟流行歌曲不一样。流行歌曲脍炙人口,但是它的文化内涵可能相对就比较少一些。作为苏州中学的学生,他们一定不会去表达一个很浅显的东西,因为学校是做文化和教育的,我们不能脱离文化去看这首歌,或者来看这首曲子,所以在这首歌里我个人理解,比如有很多生僻字,有很多典故,如果他不是苏中人,他可能就不是很感兴趣,可如果他是苏中人,他就会有身份认同感,可能就会对它感兴趣,虽然有的东西他可能并不理解,但它是学校的一种文化元素。

有没有想过让更多的人了解少年班这个群体?





打开微信公众号,观后视频


 
    秦江:其实少年班是一个小群体,我们不想把他作为一个流行的元素,正如我们园区校少年班一位上一届学长的感悟:求学,要耐得住寂寞。

    这位同学说: 或许很多少年班同学在录取之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校的表彰,媒体的宣传,以及亲戚朋友们带着羡慕的祝福。面对这些,我也曾飘飘然过。但是,我很快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进入少年班,不等于得到了完美人生。如果自己不努力,依然会被抛弃。我们必须抛下“早慧少年”的光环,耐住寂寞,克服干扰,踏上一条与众不同,但同样艰苦的求学之路。

    园区校的创新拔尖人才项目,让这些孩子遵从自己的特点多元地学习与发展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学有余力能够得着,就会去看,去了解少年班,但我们不想把他们变成流行元素,保留些神秘感,专注于求学本身,就挺好的。
 
    


学生原创校歌MV即将公开
敬请期待!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现代苏州 记者 张惠 视频编辑 黄欣睿 有改动。)
 

 
标签:
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