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12月21日的升旗仪式上,我校赵倩老师发表了《扬中华文化,做时代新人》国旗下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园区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形成思政教学的深厚力量。园区校学子需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扬中华文化,做时代新人
老师们,同学们,先听我来上一段:
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刚才我唱的大概没有一个同学听过吧?40岁以下的老师听过的大概也寥寥无几。这是京剧《苏三起解》,是红极了好几个年代的京剧选段之一,就是我毫无音律的母亲也时常会哼唱几句。那时没有ALAN WALKER,没有火箭少女。
许多同学都知道我的体育专项是武术,那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射雕英雄传》还是《李小龙传奇》,只要有武术培训班招生,那场面一定是人山人海,队伍里一定有好多种熟悉的面孔,也有我。那时没有跆拳道,也没有空手道,武术就叫中华武术。
随着祖国的大门朝着世界越开越大,门外的一切如洪水般涌向我们,绚丽斑斓的外面的世界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渐渐地,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开始羡慕黄头发白皮肤的金发女郎和她们高挺的鼻梁,于是头发开始变色,五官开始立体,再把洋装穿在身,先从外形上把自己整的很洋气。慢慢的拉二胡的少了,弹钢琴的多了;用毛笔画国画的少了,用铅笔画素描的多了;武术被跆拳道替代,地方话都不会讲了;最可悲的是传统节日了无生机,外国的节日却热闹非凡,中国人似乎只在乎圣诞节、万圣节还有老老少少都喜欢过的214情人节了。再回到我们学校,我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苏州话与江南船拳”,选报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心寒哪!
直到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我们被当头一棒。原来我们吃几个粽子就草草了事的端午节,竟然被韩国人民捧在手心,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且被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难道我们过了这么多年的“端午节”都是在过别人的节日?虽然网上有各种关于韩国“端午节”的解释,虽然我们的端午节在2009年也申遗成功了,但被人捷足先登等滋味犹如陈年旧疾,到了时间就会复发,就会隐隐作痛。
好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并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2016年7月1日,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他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就是文化自信。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自信呢?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这是一个书面解释,同学们或许已经要背诵要考试了,可是大家是否用心去理解,去认真思考过怎样是“充分肯定”?如何去“积极践行”呢?
其实这种“肯定”和“践行”从国家层面很早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开始,端午节、清明节均有了一天的法定休假日,而在此之前,这两个节日是不休息的;2016年,“文化自信”被习近平总书记加入到最早由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个自信”中,形成现在的四个“自信”;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新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2019年,中小学语文教材统一改用有大量文言文和古诗的部编版教材;就在今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第六条,也着重强调了“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这些,都是我党、我国、我民族希望新时代的中国人能令中华民族通过五千年的积累、发展、沉淀而形成的文化能生生不息,被子子孙孙代代相传。
在此讲这些,不是要大家回到穿汉服、说古语的曾经的古国,不是要大家摒弃一切外来文化回到闭门造车的曾经的那个年代。不论何时,知识无国界、艺体无国界,世界的也是我们。然而当今世界处于多极化发展的格局,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每个国家都在向外彰显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在这文化洪流中被慢慢侵蚀、慢慢湮灭。或许曾几何时,经济、科技都落后的我们被自诩为高等种族的文化所吸引,但是今天,新时代已来临,我们的科技在不断更新,制度在不断健全,我们的国家在高速发展,是时候重审我民族文化之瑰丽,深挖我民族文化之精华,将我们学到的知识用于我民族文化之传承和推广了。文化自信,就是坚信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所孕育的优秀的文化。
今天是冬至,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相关的内容很多,在此仅说一个苏州的谚语,“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天阳光明媚天气干净,那么除夕那段时间的天气就不好了,相反也是一样。今年的冬至天气很清爽,我们做个有心人,看看今年春节的天气如何,是不是应了谚语的说法。冬至以及其他节气和传统节日都有丰富历史渊源、传统习俗、民间故事。此外,汉字成语的由来,中医养生的奥秘,工艺戏剧的惊艳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都在静静地在等待大家去了解、挖掘,“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更等着大家去感悟、践行。当你一旦进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你会发现这其中蕴藏了我国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才能和影响我们现代人的高尚品质。
借一个冬至,跟大家分享我对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的心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能想能做的很狭隘也很表面,但如同大街小巷里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如同苏州小伙用现代音乐来演绎“生僻字”一样,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优秀的园区校学子们,国家在号召,我们必响应。我们必须自强不息,结合时代的步伐,齐头并进,取传统文化之精华,结我十四亿同胞之力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如今多元发展的地球村中,找到一条坚实的发展道路,使其如东方的太阳再次升起,重新照亮全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你们,更要成为担民族复兴之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用这首耳熟能详的《生僻字》和初一2班同学的口号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园区校,读书地,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爱国奉献,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杰出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