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座以“湿地”为主题的博物馆
苏州工业园区,曾经的广袤湿地,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消逝。园区校的建设者们在校内保留了占地近20亩的原生态湿地,建起了在国内中学界首家以“湿地教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2
一系列留住“诗意”的展览
“西马斜塘”湿地生态园,2/3 面积为野生环境,野生物种60多种,食物链自然构建完整;野生鸟类繁多、四季景色各异,繁茂、灵动、自由的生命中孕育着无限生机。
西马博物馆从一楼湿地生态展、二楼湿地生活展到三楼湿地文明展,诠释了从生态文明到物质文明进而走向精神文明的人类文明轨迹;一楼的湿地模型沙盘与天顶的太阳八角纹相映成辉,引人深思“天地”与“人事”之奥妙。
3
一系列寻找“诗意”的教育活动
“樱吹雪”校园开放日、国际博物馆日、湿地文化节、小学生“博物馆寻宝”活动,带领观众走近湿地、走进博物馆,在芦风苇影里、在千年文明中寻找诗意的栖所。
4
一系列围绕“思性”的教育课程
西马博物馆游学课程、“湿地文化”课程、西马探索课程、“重彩塞北水墨江南”课程、西马AI农场课程,这些特色课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倡导人地和谐的生态文明观,以项目式、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为要,引导学生走向学习的自由、生命的自觉。
5
一系列具有“思性”的文创成果
在西马博物馆、西马斜塘湿地生态园、AI农场,学生们可以学习修补陶器、临摹壁画,调查环境、制作标本、研究基因工程、观察鸟类,也可以品读历史、探索文明,师生一道围绕学习项目,边实践、边思考,再思考、再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或具有学术价值、或具有艺术价值的学生文化创意成果。
6
争创优秀青少年教育品牌
“多元共生、价值尊重、人性完善”是园区校追寻的教育根本,以此而生的“湿地文化”课程已获苏州市、江苏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江苏省重点推广的学校课程。西马博物馆将紧紧抓住“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的历史机遇,持续推进“六个一”建设,争创优秀青少年教育品牌。